这里是说修行之人,既然已经听闻正法,却不护诸根,六触入处随顺习性而任意造作,生诸苦受。不仅生前当下苦,即是以后,也有不断苦紧随而来。这即是不护诸根所导致的。
由于不护诸根,而即使住于阿练若处,适合清修的地方,也会由于先前的造作而心生后悔,不能努力修行清净三业,趋向古仙人住处。即使勉强趋入清净僧中,也会被有智慧的清净僧所举犯,由于被他人所举报揭露,心中不满便生毒害。
另外,由于行为不检点,那些有智慧的修行人,也不会愿意跟他同流合污,自己远走,不与同住。所到之处,村邑、阿练若等有人的地方,都会说这位不护诸根不可亲近。所以,有种种众苦逼迫身心。这里的追悔,是后悔。发愤是因为不满而感情激动,突出了精神受刺激而产生的内动力,常指下决心。而当被别人指出违戒时,内心不满而会发泄愤懑。不守诸根有这些种种的过失。
愚痴无闻的凡夫,眼根看见色境后,对于可怀念的色境,就会起贪着,对于不可怀念的色境,则会生起嗔恚。对于那依序随之而生众多的觉想,相继不断。凡夫都不自见其过患;若看见其过患,也不能把它弃除消灭。耳、鼻、舌、身、意,也是这样。比丘们!这是不律仪。
不律仪,即眼睛见到色尘以后,心随境转。所以这里讲,眼根看到色尘以后,对顺你心合你意的你会留在心里面,叫可怀念。可念就会贪着,对不可念的,不顺心不合意,容易起烦恼生嗔恚。于彼次第就是说,对那些依序随之而生的很多觉想,就是妄想,相续不断。我们一般人都没有关照到他的过患。因为不知道它的过患,所以,习以为常。
现在,妄想纷飞都习以为常,也不知道如何把它消灭,如何让它一心不乱。因为经常这样子的,就像狗在吃大便,它经常吃大便感觉就很正常。那么,大便里面的蛆,大便里会生虫的,它在大便堆里感觉这个世界很好很舒服。把它拿出来,清水洗一洗,它反而生大苦恼。所以,我们在妄想网中自己不知道,有时候静下来反而感觉到自己很无聊,心里面没什么可抓了,感觉到空荡荡的。
多闻的圣弟子,其眼根看见色境时,对于可怀念的色境,不会生起嗔恚的念想。依序不起众多的觉想,相继而住,能见色境的过患,看见其过患后,也能舍离。耳、鼻、舌、身、意,也是这样,这即是律仪。
眼睛见到外面的色尘时,对顺心合意可念可乐的色境不产生贪欲。因为你知道,一旦是贪了,一旦是执取了,当它变的时候,必定有苦。多闻圣弟子闻得无常法,苦空法,无我法。所以,当他眼见色境时,心中很清楚的知道,要不要执着?因为对法熏习多了,所以称为多闻。当眼见色的时候,自然而然的不执取。那对不可念的,不顺心不如意的、生烦恼的,他会知道,我烦恼一生,有此因今后必有果,会相续。所以,不顺心不如意的不起嗔念。那么由于眼根见色尘,常在保护,常在守护,所以依序不起众多的觉想,妄想就慢慢地不生了,内心渐渐地清净了。
所以这里讲,“次第不起众多觉想相续住”。因为保护了六根,所以内心慢慢清净。内心清净对于色境的过患很容易清楚。哪怕看到过患以后,能当下舍离。根尘相触的当下马上处在舍的状态,处在离的状态。
律仪,就是六根触六尘这个当下,当一个忠实可靠的门卫,善护持六根,保护六根不随境转。这个不随镜转是透过苦空、无常、无我,透过缘起,透过苦集灭道而了知世间的真相。
一个人如果不能很好地守护自己的根门,任六根放逸,最终必将在沉溺于五欲之中。
不守护六根,我们就在生死长夜里面轮回不休。
如何依律仪而行?经中说:眼见色仅是眼见色,耳闻声仅是耳闻声,身觉受仅是身觉受,即六根触六尘的当下,仅是触而已。触仅是触,看仅是看,听仅是听。在听的当下,认清楚他们的过患:过患是什么呢?苦空。苦,是对于我们执着来说的,一执着就有苦。空对他们的本质、实质来说的,是缘起的,所以,没有一个主宰性,称为空。要认清他们的过患、苦空。认清他们的真面目:无常、无我,因缘假合。
守护六根门头,就在根尘的当下取体察法,就在根尘的当下去发现内在的染爱执着,这样,才不会于根尘相触中迷失自我,我们的身心才不会被五欲所使,只有在根尘相触的当下,清楚他了解他,这个欲望就牵不动你而安住,还他本来,得到解脱。
佛法讲的无漏,是在六根触六尘的当下,心没有被境转。心不被境转,所以称之为无漏。心被境所污染了,即是有漏。在触的当下,对境有没有产生执取、染爱,当顺心不顺心,如意不如意的当下,心里是否依然的淡定,无所住而生其心。心无住于尘境上,心就是无漏。若是心随外境现象的生灭而起浮,就已经漏了。所以,佛法中的无漏,是贪嗔痴的止息,烦恼的永灭。我们都在根尘相触的当下,迷失了自己,心随物转,所以,流浪生死。若是能坚持守护六根门头,不放逸自己的行为做一个忠诚老实的门卫守护者,才会能于一点一滴中积累成就解脱的资粮,迈向解脱之道。
修持解脱道的工夫,必须依戒定慧三增上学。在根尘相触的当下,那就是戒律守摄。以慧为首的三增上学,在平时的身行展现中,还是依于戒的无犯,才导致清净的身心,从而引向定的启发。
大家注意听,定不是成天在那里打坐修出来的。而是,由于慧的导向,慧的引导,通过持戒的身口意三行业,导致身心的清净。业就是说,由持戒的清净培养出的定力,引发明慧的开发。持戒,是在闻慧的基础上。因为由闻慧,所以明白持戒的重要性,也明白持戒是与解脱的关系。不然,修行很容易落入到神我外道的巢臼。
所以,就在行住坐卧之中,落实四明觉,修持四明觉,实践四明觉。守护六根门头,从持戒而导向身心的安宁、安祥,即禅定的开发,来引发真慧。只有在持戒的状态中,六根才能渐渐地清净起来,在禅定的状态中,六根才能渐渐地宁静起来,六根内摄,诸漏不生。六根不再受到六尘的诱惑和支配,以戒定慧破除内在的无明惑业。这样,我们才有解脱的机会。所以,这里不管出家还是在家,用的工夫都是一样的。
愚痴无闻凡夫因贪恋自我的缘故,身见破不了。所以,学佛学法,亲近善知识的时候,总带着自我的观念,带着自己的习性,虽有闻法,难以契入。或是在修行道场,对于身心所承受的种种,往往做出避苦趋乐的选择,这种选择是自然而然的,人的本能与本性,是避苦趋乐。
修行,只有彻底地断除对色身的爱恋,彻底的把自我放下,才能更好地守护住自己的根门,才能有见法的可能。若要见法,证得初果,须断身见、戒禁取、疑。所以,我们要解脱,要知道解脱的条件与因缘,只要具备了解脱的条件与因缘,种如是因,才能得如是果。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凡是与解脱无关的戒都属于戒禁取,凡是与解脱无关的定都是外道定。
因此,我们一定要知道,不要死在戒条之下。一定要,通达佛制定这个戒律的真正的意义。只有明了佛陀制戒的真正内涵,知道戒律防非止过的功效,知道戒是为了更好的迈向解脱而服务的。只有这样,才是正确对戒的理解,才不会执取戒禁取。只有正确的修学戒律,我们自己才能得到殊胜的功德利益,得到解脱的利益。
所以,在佛法修持路上,坚持以三宝为正信的核心,以因果为正信的准绳,以般若正见为正信的眼目,以解脱为正信的归宿,以苦苦为正信的开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迈向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