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与类型
(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
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它规定了各级政府间的财力划分,规定了预算资金使用范围、方向和权限。
(二)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
1、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我国分社中央、省、市、县、乡五级。
2、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
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遵循原则:受益原则;效率原则;区域原则;技术原则。
3、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
税种属性是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一般遵循几个重要原则:一是集权原则。二是效率原则。三是恰当原则。为了有效实施宏观调控,将一些调控功能较强的税种作为中央政府收入;对于体现国家主权的收入(如关税),作为中央政府收入。四是收益与负担对等原则。对于收益与负担能够直接对应的收入(如使用费等),一般作为地方政府收入。
根据国际经验,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呈现的基本特征是: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性安排。即收入结构划分以中央政府为主,支出结构划分则以地方政府为主。
4、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三)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
1、财政联邦制模式:州余权主义。
联邦制下,联邦(中央)与州(地方)之间的权力关系具有如下特点:一是联邦与州在宪法规定的领域内相对独立、平等,互不从属;二是联邦与州都直接对公民行使权力,每个公民都隶属于两级或多级政府;三是联邦与州之间在宪法规定的事务上相互协调。
联邦制下的财政管理体制模式,政府间的财政联系主要依靠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来实现。
2、财政单一模式
3、我国从1994年开始,取消了包干制,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这次改革是新中国财政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由放权让利进入到制度创新的新阶段。
(四)财政管理体制的作用
1、保证各级政府和财政职能的有效履行
2、调节各级和各地政府及其财政之间的不平衡
3、促进社会公平,提供财政效率
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简称分税制,是指将国家的全部税种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划分,借以确定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收入范围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其实质是根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确定其相应的财权,通过税种的划分形成中央与地方的收入体系。
(一)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主要内容
1、支出责任划分
2、收入划分
(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
1、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
2、增强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3、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三)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与内容
1、完善中央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
2、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
三、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1、财政转移支付的含义
2、财政转移支付的特点
3、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一般性转移支付:是指为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中央财政安排给地方政府的补助支出,由地方统筹安排。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等。
专项转移支付:重点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支农等公共服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