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太喜欢与太久未见的人聚会,在一起可以分享的记忆太少,反倒更多聊得是现在无关痛痒的话题,多少有些功利。相比之下,与现今相处对味的人一起小聚更为放松,因为在一个圈子差别亦不显大。就如左小祖咒的那首歌词——“我跟我以前的朋友来往越来越少,显然是贫富差距太大——”
我想,除了差距之外,是没有什么聊的了。
但有一些公共事件,不同身份的人还是基于共同的情感或动机发表看法。汶川地震时,某名作家发了感慨,说是“感同身受!”我比较理解他的心情,但感同身受这四个字,实在过为浅薄了。
我读小学时,班里面有个勤奋学习的好伙伴,成绩很好,妈妈患了绝症不久去世了,那几天里他的位置一直空着,我听别人说起他家的事情心里很难受,但还远不知他的伤悲。读高中时,我的父亲去世,经历过后我才终于能够体会我那个同学的痛苦。也终于明白,为何单亲家庭的孩子多是沉闷内向的。在后来,我大学毕业工作后,身边的有几位好友家里也出了事,有失去单亲的,也有失去双亲的,我知道劝慰是无用的,但我真正地感同身受。
所以要知道,很多事情不是表面上看来那么轻松的,也不是一两句煸情的话语能够体味的,我越来越感觉眼泪很廉价。
回顾自己以前的岁月,有父母陪伴无忧无虑地生活,轻松快乐强做忧愁的日子幸福而轻浮。现如今看着身边那些戏谑玩笑不知轻重的年青人,我多少还是羡慕忌妒的。我明白我的人生只为是经历不同而改了道,与大多人的路发生了偏颇,所以我内向还有些懦弱。但我也发现了身边好多不太言语内向的人,他们不太打开话题给人交往,独自守护着内心的秘密或是苦痛,倔强地生活。难以入群难以沟通,而与众不同。我能体谅这些人,是因为看到他们就仿佛看到过去的自己,我知道我现在还未能完全走出,但是我能坦然面对过去了。
所以要知道,很多事情不是表面上看来那么轻松的,也不是几句简单的话就能评论的,我越来越感觉成熟就是世故与残忍。
慢慢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不同角色的朋友说话越来越鬼气,充满了虚虚实实难以琢磨。感觉到世俗已将我们这代人慢慢吹到了风口。但我越来越觉得自已卑微,像是张学友演绎的《男人四十》那个可怜角色,自认坚持梦想却被时代遗弃的小人物,沉默坐在自己的角落不敢插话,只有在自己的世界里才感到自由。
这就是我的经历,如果你没身受,怎会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