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先看这个儒字。左边是人,右边是需要的需,那么人之所需称为儒。
人跟畜牲需不需要划开界限?肯定是需要的,那么学儒家便是在学做人。如果说连畜牲的一些不好的本能都不能克制的话,算什么人呢?
这里笔者先介绍《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那么什么叫大人呢,无私为大。大家耳熟能详的那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如果一个人真的有这样的愿景,并且坚持行动,便是大人。
大学开篇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大人的学问的道路,在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第二个是名词。
那么,明明德是完成自己内在的修炼,换成现在的话大概是,完善自己的人格。亲民就是再用自己的明德,利益他人,德润万物嘛。是由内而外,跟打铁还需自身硬是一个意思。
最后止于至善,自己对自己内部都化为至善,自己对外部的行为影响,也化为至善。通俗一点叫功德圆满。明明德是德,亲民是功。
那么如何完成内明明德呢,这个大学之道,怎样去追求呢?后面接着就说了。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止是什么意思呢?大家可以试试看心里什么都不想,也没有念头,止住他三分钟。我想大部分人还是做不到吧?做不到就得去修炼这个止。
止用现在的话说,大概就是一个人的专注度,一个人专注度够了,那么就会定。一定,外界的诱惑或者变动影响不了他。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顺。
定而后能静,那才是真静。静而后能安,所有的东西都不能左右影响我,自然便安了。这种安是内在的,不是依靠外物的。随遇而安跟这个安意义相近。
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安定下来,去思虑,才能有所得。行道而有所得,便叫德。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他告诉你,得一步步来,一步一步走。不可能做到了止便直接得了,这跟事有终始是一个道理。譬如说,我们人类是由婴幼儿时期,再到青少年时期,再到中年,再到老年。没有说,婴幼儿过了便是老年时期了。
后面进一步的说明这个。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那么无论多大的事都是从一件件小事来,都有一步步的阶段和程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孟老夫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吾这里是人类的意思。我善于长养我们人类的浩然之气。他没有说,我有浩然之气,因为人人都有。
譬如有人欺负老幼,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是义,那么有这个心,就这一点这个心,就叫浩然之气。
那么这个心,也要养,不能说凭白无故就有的。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也是要一天一天,一件事情一件事情的磨练以后才能做到的。
我们中华文明能延续至今,我相信一定是我们的浩然之气始终护佑着我们。抗日的时候,为了保家卫国,不怕死的数不胜数。但是投敌的,叛变的也不在少数。
如果那时中华民族的同袍们,有浩然之气的少了些,怕死投敌的多了些,后果不堪设想。那么对于个人来说,浩然之气靠善心善行,德行修,靠大学之道修,还有很多种方法。只要是培养善心,善行,善人的方法,时刻运用,便可以长养我们的浩然之气。
对于国家社会来说,怎么养浩然之气呢?就是靠社会风气的导向,要尊道而贵德。社会要尊敬有道德的人,要以德为本。那么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去看看有道德的人过的好不好,就知道这个国家的社会风气好不好,浩然之气有没有。
如果这股浩然之气长养下去,用孟老夫子自己的话引申一下便是仁者无敌。
那么为什么是浩然之气而不是浩然之心呢?现在大家都知道心物是互相关联的。有浩然之心,身体动作话语便会有浩然之气。
一个有浩然之气的人,能让人无畏,能让人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