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简书是在豆瓣阅读上订阅的一本叫做[想想]的短文集,同期还收藏了几册知乎周刊,内容已经忘干净了,模模糊糊记得很有意思,比较多的记实故事、行业技能、虚构题材,读起来一气呵成。只不过当时玩儿知乎比较多,所以慢慢遗忘了简书,但是[简书]二字始终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偶尔在看到相关的内容便刷的一下蹦出来。
比如,在kindle上搜到一本[我也曾上班一个礼拜就辞职],作者是萌大夫精神病院,初入职场的我感受颇深将这本书一直存在kindle里没有删,虽然再也没有戳开看过。这一次对简书的印象深刻了许多,以至于潜意识里把萌大夫当做了简书的创始人,直到最近看到一篇[简书、十五言和知乎专栏的试用评测]的文,我才突然意识到,这些年来简书一直在我身边徘徊,我却从来没有认真的了解过它。
果壳和知乎曾经是我混迹的主战场,有时候会花几个小时沉浸在里面看大段大段的文字,时而感动时而惊喜时而震撼时而哈哈大笑,然而哈哈大笑之后却什么也没有留下。我只是旁观了一场又一场别人的人生,如同看了一场又一场电影,影片结束奔赴下一场。通过写影评可以与影片对话,产生的是属于你的东西,而看过的故事在没有思考、记录和总结的情况下终究是别人的故事。
意识到这个严肃的问题后,我开始逃离那些看似能够学习到很多知识的场所,渐而能够区分那些是我需要的、有用的、可习的。慢慢写下片段性的文字,将好玩儿的app记录下来,将生活小常识写下来,将观影感受记下来,慢慢的对一些事情有了自己的见解,而不是随波逐流式的附和,虽然这些想法还很幼稚,但天地万物都是从无到有、由简入繁的不是吗?
窝下来,慢慢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