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斯蒂芬·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有感
“我希望你想起我,就像想起一片云,没有任何沉重的感觉。”
这是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的一句话,阐述了女主人公对心中美好爱情的期望与眷念。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茨威格著名的中篇小说代表作。实际上,茨威格在生活中也收到过两封“陌生女人”的来信。正是这两封来信让茨威格有了灵感。所以,这本书也可以看成茨威格的“自传”。高尔基评价这篇小说“真是一篇惊人的杰作。”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自发表伊始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同名电影、话剧更是盛演不衰,文学批评层出不穷。1948年美国环球影片公司出品同名电影,由马克斯·奥菲尔斯执导,琼·芳登、路易斯·乔丹参与演出。2005年才女导演徐静蕾根据原著改编,拍了中国版的同名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自导自演 ,姜文、黄觉参与主演,获第52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导演银贝壳奖。如果单从文字作品的情感诠释与电影视觉的情感诠释的对比来看,我还是觉得茨威格原著里女主人公情感的描述更显张力。
“著名的小说家41岁生日的那天,从外面游玩回到家里,在信箱里看到一封厚的奇怪的信,他好奇的打开信封坐下来看:
一个女人,在生命以最美绽放的十八年,去守侯一份仅仅是她所珍惜的爱情。看着深爱的人周旋在香肩软腰里,一次邂逅,一次遗忘;再次邂逅,再次遗忘,心是怎样的痛?”
陌生女人爱上作家的时候只有十三岁,因父亲过早离世,她终日与母亲相依为命,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父亲去世,为此母亲总是郁郁寡欢,母女之间鲜少交流,做母亲的,自然也不曾察觉到年幼的女儿内心的孤寂。
直到有一天,邻家住进了一位颇有名望的年轻作家,作家的英俊潇洒以及对生活的热情深深吸引着她,从此,窥视作家的生活成了孩童时期的她每天最热衷的事情。一次在回廊上与作家的偶然相撞,作家不经意向其投过去一个温柔的目光,却让敏感多情的女孩从此芳心暗许。
一个不谙世事,却又经常心事重重的少女,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就这样一头载进了命运,跌进了爱情的深渊,甚至找不到解救的人。爱上了作家的女孩开始患得患失,在看不到作家的日子里,女孩沉浸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甚至把自我情感的虐待当成一种快乐。
不是没有失望,只是任失望一次次侵袭,却控制不住自己继续爱着,又或者,她根本没想去控制。单向的爱情在精神空乏的心里只会无序的泛滥恣肆。
从年幼的她撞到他怀里那一刻开始,爱,是那许多年一直支撑她活下去的勇气。
“世间再没有比置身人群之中,却又孤独生活更可怕的了”,“我一心想着你,在心灵深处始终单独和你呆在一起。”
一份纯真的爱情,来源于内心全身心的爱,是理解对方,珍惜对方,纯粹的爱着地方,只想轻松的存在。爱情,就是这样的,不是我们想象的可以对等的拥有。
作品中茨威格倾注了温柔的同情,最深刻的理解和最后的光明,字里行间充盈着爱与人性的力量,最黑暗的地方仍旧有最纯粹的爱情。这应该称之为理想主义,是茨威格式的理想主义。在那个陌生女人倾诉苦一生唯一的爱情时,茨威格非常成功地用技巧将这份情感晕染地更加浓烈真实,真实得让我们觉得它甚至可以战胜绝望带来的一切痛苦,可以战胜现实的所有欲孽、罪恶与铜臭。另一方面,反而因为这种刻意扭曲、暗带夸张的心灵倾诉,让这份感情拥有了超脱俗世的感人力量,愈是纯粹,愈是难得,愈是不求回报,毫无保留,直至令人为之潸然泪下。
爱情不是一场付出与回报的较量,而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深沉的爱与奉献。对陌生女人来说,爱上作家这件事本身就足已令她幸福。在爱情上,陌生女人是一个坚定而又壮烈的理想主义者。
从作品里得出启示,无论男人或女人,必须要学会独立,保持自己的经济独立和精神世界的丰盈、自立,才会具备自己追求理想爱情的权利,才有让喜欢的真爱以快乐的方式坚持到底的可能。人要学会成长,无论生活如何艰辛对你,你都要努力改变自己。只有你的努力使自己的精神支撑起独立、健康的自我,才能获取放飞希望、放逐爱情的权利,不然你只会陷入自恋的期望里,久久徘徊心思无处明。独立的人生是对等地追求情感幸福与生活满足的必要条件。
未来延续真爱的你,遇到一份单向的情怀,你可爱情守缺,也可放逐爱情;你可选择单爱的权利,亦或留住守缺不扰的情怀与精神自由,守住永远年轻的爱,留存情感纯真的唯美世界,更是精神丰盈与生活独立的无憾人生。爱情不仅仅是你愿意选择他,也要学会让他明白,你可以守住美好的爱情,未必就选择予他。
真爱,可以坚守;真情,需要凝练;在自由独立的世界,美丽的你可以用真爱把这这浮躁的世界融化,或宁愿爱情守缺,无憾终身。
配图选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情话感说】乙亥年七月廿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