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历程
从小就很喜欢武侠,特别三国这种真实发生的历史故事。当然,《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根据《三国志》改编的,但是相比其他凭空杜撰的武侠小说给人一种更加贴近生活的亲切感。
在学生生涯里有读过缩减版,对于很多内容都不是很清楚。这一次我选择了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原版,估计很多人都看不进这种书了。
读完这本书前前后后一共花了我将近半年的时间,中途也中断了好几次,所以对于我自己来说,读书过程其实也是一种磨练。我从小属于急性子,做事毛毛躁躁,急功近利,而文言文的内容偏偏让我快不起来,需要逐字逐句地慢慢品鉴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整个过程非常慢,前期经常一天下来才读完一章,有时一些相对乏味的章节读起来就特别没劲,过后也忘得快,多次我都想放弃了,换一本其它的书看看,不过庆幸的是自己没有放弃,仍然很顽强地读完了。
开篇的第一句话“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就概括了整本书的内容,汉王朝历经400年的统治,最终抵不过宦官专权,三分天下,而经历了前后100年的动荡时期,266年,最终被司马炎一统天下,建立了晋朝。
刘关张感悟
书中有很多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关于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威震长板桥;赵云单骑求主;周瑜火烧赤壁;孔明舌战群儒;曹操官渡之战等等。
水镜先生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可是刘备二者皆收入麾下,更具万人敌五虎上将,却只能窝藏川蜀之地。刘备乃汉朝皇叔,挥“仁义之师”,师出有名,因其仁义而得到众多谋士猛将,不过刘备作为统帅在用兵方面却优柔寡断,如履薄冰,不敢兵行险招,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将不能尽其用。
而且刘备过于依赖孔明,孔明虽有超世之智,但是就如同现如今的打工职业经理人一样,他不敢大刀阔斧的开疆拓土,他所做的一切首先必须保证基业稳固。在兵出祁山时,明明知道街亭那么重要,手下有智勇兼并的姜维不用,却派了个行事草率的马谡,把姜维留在身边就是害怕自己这边会出差错,最终的结果就是错过了最佳兵出祁山的机会,郁郁而终。
张飞关羽虽有万夫莫当之勇,但是一个嗜酒暴躁,一个心高气傲,为将佳,为帅则后患无穷。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个被部下砍首献城投敌,一个轻敌被伏,导致先帝也报仇未果而命丧白帝城。
这也警示我们在职场的态度,纵然你有经韬纬略之才,也当虚怀若谷,爱戴同事,特别在现如今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个人英雄主义已经过时,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众志成城,才有可能做出一番事业。
曹操感悟
其实作者罗贯中在写书的时候是以刘备的视角写的,所以造成了我们童年时期总以为曹操是坏人,是奸贼,想想也很逗,自己也有过童心未泯。
如果要说救国,那曹操应该算第一个站出来的,当年董卓带兵入朝,大权在握,奸淫辱虐,刘献帝敢怒不敢言。而当时只有曹操敢献刀刺杀,虽然没有成功,不过其勇气可嘉。
后面曹操也醒悟,自己为什么要选择与董卓这样的匹夫同归于尽?而不是带兵一方,击败董卓,建立丰功伟业,流芳百世呢?
想想自己在学生时期曾经与人发生过矛盾,自己一直怀恨在心,伺机报复,自己当时为什么就不能有曹操一样的胸怀,为了一个你恨的人耽误自己的学业,耽误自己的前途值得吗?人生在世短短数十载,如果每一次不开心了,都要睚眦必报,这得活得多累啊。
再来说说曹操如何带兵的。
在三国当中,作为统帅来说,曹操认第二,就没人敢认第一。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原本师出无名,可是在一统天下面前,曹操是不会在意这些东西的。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完美地诠释了“兵不在多,在精,将不再勇,在谋”,在己方节节败退的情况下,居然敢重用降将许攸计谋,偷袭粮仓乌巢挫败袁绍七十万大军。
在后面的赤壁之战中,曹操作为优势方,但此时曹操也犯了心高气傲的大忌,小觑孙刘联盟,中了敌人的反间计,导致火烧赤壁。
另外,曹操为人多疑也让他失去了很多东西,第一次多疑误杀吕伯奢,从而失去谋士陈宫;第二次多疑错怪华佗,从而葬送了性命。
曹操这么多年南征北战,能够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宦官之子阿瞒做到号令天下的统帅,其身上有一个世人少有的优点,就是善于采纳谋士进谏,他非常看重郭嘉、荀攸、贾诩、司马懿等谋士。
千年已过,能够明白这点的人仍然少之又少,现如今职场的人往往都是恃才放旷,自以为是,从来听不进别人的见解,独断专行。记得今日资本的徐新说过“投资其实就是做一个选择题,很简单,但是为了让选择正确,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真理才会越辩越明。”
孔明感悟
孔明是三国里面导致三分天下的人物,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他舌战群儒说服孙权,以曹操“揽二乔于东南兮”激怒周瑜发兵,才有了三分天下的机会,不然刘备早被曹操灭了。
而在建立蜀国基业中更是历下不可磨灭的功劳,巧借荆州,取成都。而后稳固政权,堪比管仲乐毅。司马懿召齐五路兵马攻打蜀国,不料孔明未出家门就已一一化解;七擒孟获稳固南蛮之地;为报刘备知遇之恩,真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孔明自身能力非常高,可是他没有好好培养接班人,赵云、魏延、张苞、关兴这些都是可造之才,却始终没有得到栽培重用,姜维来得太晚了,大势已去才草草托遗。
如果放到现如今的企业当中,这无疑也是非常危险的,公司不可能事事都是老板亲力亲为,而应该培养足够多的年轻人才,有朝一日,领军人物退下来的时候才能够有能人接班,继续带领企业开疆拓土,再创新高。况且时代高速发展,日新月异,未来永远是属于年轻人的。
吴国感悟
吴国在三国里面相对来存在感低一些,就好比蜀魏相争,吴国只做了一个中立的第三方一样,不过其确实也发挥这不可或缺的作用。
其中让一直纳闷的是为什么荆州可以借这么久?鲁肃明明一直被孔明戏耍却还要重用他?
周瑜很有胆识和谋略,用诈降书引诱曹操中计误杀蔡瑁,不过其肚量非常小,最开始被孔明利用抵抗曹兵,多次想杀孔明都未能得逞,埋下后患,对抗曹兵意气用事,而且非得和孔明比计谋,最终被活活气死,可惜了一代佳人小乔。
由此可见,做人还是要心胸开阔,尽量少攀比,烦恼自然就少一些。
孙权弟承兄业,在他的治理下国富民殷,吴国据长江之险,魏国始终不敢进犯。吴国朝中虽然都是老臣贪生怕死,不过在军中个个都是骁勇善战。
吴国缺乏一统天下的雄心,有的只是富甲一方、安居乐业。
晋国感悟
雷军在不惑之年悟出了一个道理“顺势而为”。
司马懿他不但谋略超群,极其善长“顺势而为”,如果他认为不宜发兵,他就宁愿养兵十年,也不会急于一时出击,多次皇帝想灭掉他,都被他装疯卖傻乔装骗过。而且极其能隐忍,被革职告老还乡,其依然时刻关注天下大势,等待重用的那一天。
在阻止诸葛亮第一次兵出岐山时,未得圣令就敢发兵偷袭,兵行险招,挫败孔明。
而且其很善于培养后代,司马师和司马炎都尽得其真传,非常善于领兵作战,任人唯贤。
最终在刘禅和孙皓极度荒淫的时刻,一举拿下,顺势而为,统一天下。
人生在世,选择往往比努力重要,与其在夕阳行业追死挣扎,不如找一个朝阳行业慢慢深耕,等待时代的召唤,蓄势待发,一击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