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下着小雨,因连日的雨,暑气散了,七月好像是四月一样,不冷也不热。但因几天雨水不断,足不出户,我倒是像关在了笼子里,没有兴头。在网上买的玫瑰到了,我去取了回来。玫瑰花枝上刺多且锋利,花朵在白色的保护网中包裹着。我喜欢玫瑰,也喜欢把它们漂亮地插入瓶中。我先取了一个高高的玻璃瓶装水,把修剪后的花枝插入瓶中,花朵高出水面,让花枝浸在瓶中吸足水分,然后取了花朵的保护网。现出真面目的花朵就像清晨的少女睁开了朦胧的睡眼。
等花在水里醒了两个小时后把它们一一插入开口阔的花瓶。花瓶腹深便于花枝吸水,开口大便于花枝舒展。玫瑰插得高高低低,错落有致,花朵不会因为太过整齐挤成一团而失去了风致活泼。这插花的技能在沈复的《浮生六记》中有述。按他的法子来插玫瑰花,果然好看,娇美而雅致。以前我插玫瑰都是它们平铺在一起,热热闹闹的,看起来像一个平面,这次插花,高度都是错开的。我问清泉哪种插法好看,他说当然是错落有致好看呀。我也觉得这次插得好看,高兴地看了半日。
《浮生六记》是沈复的自传式散文,现存的只有四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其余两记失稿了。林语堂先生说,陈芸是中国文学中一个最可爱的女人。我觉得实在是过誉了。不是说陈芸不可爱,只是看过《浮生六记》后,我不太喜欢她的个性,实在太傻了。
“娶陈氏,陈名芸,字淑珍,舅氏心馀先生女也。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四岁失怙。母金氏,弟克昌,家徒璧立。芸既长,娴女红,三口仰其十指供给。”陈芸是沈复舅舅的女儿,四岁便没了父亲,家徒四壁,很早便靠做针织刺绣挑起了养活家人的重担。后来在刺绣之余识了字。十三岁时与沈复定了亲,十八岁与沈复成婚。
因沈复与芸娘自幼感情好,芸娘性格柔和,又粗通文墨,沈复很喜欢她。新婚后的生活,两人形影不离,夫妻志趣相投,非常恩爱。蜜月过后沈复外出求学,学习如何当幕僚,与娇妻分别度日如年。
沈复,苏州人,生在幕僚家庭,虽然不算富贵,也算得上是小康之家,父亲在外做幕僚,家中有房产田地仆人。与芸娘家境相比,实在好很多。芸娘嫁沈复也很知足,想在沈家尽力做好妻子和儿媳妇。平日里,芸娘在家里做女红刺绣,主持家务,闲暇时经常帮沈复整理旧书画。她嫁到沈家,觉得自己像是螳螂化蝉,飞升高举了。所以呢处处想做得周到,为人做事平和。沈复对芸娘也非常满意,认为能察言观色,推敲眉目,很合他的心意。两人有高堂在上,无柴米油盐之忧虑,婚后的前十年过得舒服惬意。他们谈论诗书,赏花赏月,与友人游山玩水作画清谈。
乾隆五十五年,芸娘因家公想娶小妾,沈复让芸娘做媒去牵线搭桥,卷入了家庭纷争,失了婆婆的欢心。后又因出主意让家公小妾离开被家公发觉,拂了家公的意。沈复的父亲气愤之中赶芸娘出门,芸娘没有娘家可回,母亲去世,弟弟远游。沈复带芸娘到友人的萧爽楼住了两年。
在萧爽楼,沈复和芸娘,过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们有两个仆人,芸娘刺绣,仆人制衣,供日常开支。沈复这时处于失业状态,终日在家与朋友品诗论画,芸娘卖了自己的钗来买酒招待沈复的友人。芸娘是愿意和沈复过粗茶淡饭的生活的,奈何沈复无能,既不能考取功名,也不能好好就业,婚后大半时间都处于失业状态,不能自立。
他们在萧爽楼的期间,沈复的表妹夫纳了一个漂亮的妾,芸娘便也想为沈复谋一个貌美的妾。后来芸娘通过沈复认识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妓女憨园,芸娘很中意,便和妓女结拜为姐妹,送了订情信物给她,要她做沈复的妾。为妻的主动为丈夫讨美妾,不知道这是什么逻辑?芸娘和沈复这是结婚十四年,生了一儿一女,芸娘三十二岁,还不至于年老色衰,况且夫妻恩爱,为何还要主动去给沈复取妾?难道是为了自己的贤德美名?抑或沈复见了人家有美妾也垂涎,芸娘为讨丈夫欢心而为之?这时的芸娘失去了公婆的欢心,只有丈夫的疼爱。沈复是什么态度呢?书上说沈复姑且听芸娘的,没有拒绝。我想沈复应该是心中窃喜了。
憨园貌美,被豪门用千金娶走了。沈复和芸娘都很气愤,认为憨园无情无义,芸娘竟然为此得了重病,也因此病而死。读到这里,觉得可悲又可笑,芸娘觉得自己没有成功而丢脸吗?沈复这时自己都不能自立,老婆孩子养不起,还想要娶妾?沈复好色,芸娘虽清秀,但他没有专情之心,曾失业后与他人去广州做生意,便在广州狎妓。在船上找了一个叫喜儿的妓女好了半年,他偏说自己找的妓女跟芸娘有几分像。老鸨想让沈复花500两买喜儿,沈复说担心其扰,遂图归计。猜想沈复此时全部家当也没有500两,出门时他和芸娘借住在萧爽楼呢。芸娘在家等着丈夫在外赚钱回来,沈复呢,在广州包养妓女半年玩得不亦乐乎,“半年一觉扬邦梦,赢得花船薄倖名”。与同他去广州的徐秀峰买了一妓女做妾。后来就有了芸娘想为沈复纳妾的事。
沈复喜欢交友,也交友不慎,帮朋友借高利贷做保,后友人卷钱走了,放高利贷的人就追着沈复要钱。沈复变卖家当也还不清,人家就到他家里要债了。沈复父亲知道后觉得很丢脸,又因芸娘与妓女结拜辱没门风,第二次把芸娘赶出了家门。这时的芸娘已经病了多年,看病花销花了大,沈复连年没有工作,家里东西到典当衣服的地步,沈复只好摆画铺卖画,但入不敷出,十分窘迫。芸娘也就不肯再请医生看病了,到了生活不能自理的地步,家里上下都烦她。
因为家里已经容不下芸娘,沈复也想着避开讨债的人,他们最终投靠了无锡的华家盟姐家,让14岁的女儿进婆家当童养媳,安排12岁的儿子去学商,夫妻两人离开了苏州。
芸娘最后客死他乡,其子后也夭折。沈复几次提到说是因为夫妻太恩爱,与芸娘才不能白头到老。真是自欺欺人。难道世间那么多白头偕老的,都是不恩爱的?我觉得恰恰是不够爱,芸娘才不能与他白头偕老。倘若沈复真的很爱芸娘怎么会舍得让她因娶妾的事而生大病,怎么会让自己的妻子卷进给自己的父亲筹划娶小妾的事?
沈复的结局呢,是沈复的父亲病逝后,沈复的弟弟霸占了家里的财产,沈复投靠幼时好友,入川做幕僚,得了一妾,重入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