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出路》,导演花了6年时间描述了三个孩子的生活与命运。
马百娟,一个山沟沟里的小姑娘,她的梦想是去北京读大学;
徐佳,父母都是打工仔,一个小城镇三次复读生,终于考上一个好的学校;
袁晗寒,父母都是北京人,从小读最好的美术学校,后辍学,没有想过未来做什么。
三年后,
马百娟辍学,因尚未成年,找不到工作,家人劝她结婚生子是唯一出路;
徐佳找到工作,为了让自己妈妈有个更好的生活;
袁晗寒,去了德国,偶尔实习填补空闲时间。
后来,
马百娟与表哥结婚,怀孕生子,不再接受采访;
徐佳结婚,为了给女友一个交代;
袁晗寒开了一家艺术投资公司。
3个孩子,都在努力,然而结果大相径庭。原因是什么?
有些人觉得,这是因为阶级固化,突破一个阶层,实现越级,哪有那么容易。于是只有穷生穷,富生福,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
近期,美国西北大学发现,贫穷可以嵌入基因组的大片区域,会在人类基因组中近10%的基因上留下印记。研究表明,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与DNA甲基化水平有关,DNA甲基化在后天形成,是能够潜在影响基因表达的遗传印记。
网友不禁感叹:这就是美国版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宿命论的观点认为,人的命,天注定。人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你生在某个阶层,就乖乖在那里努力,爸爸妈妈是凡人,就做一个平凡的人;爸爸妈妈是富人,就好好继承财富。
我身边许多靠自己双手打拼的白领,工作10年20年,才和另一半在北京贷款买下一套房。然而某天碰到一个90后包租婆小妹妹,因为是占地户,名下有十几套房,不用上班天天躺赚,活得像个小富婆。
很多人感叹,这就是命运不公,造化弄人。穷基因即便不是遗传的,也是继承的。
然而,回到文前提到的纪录片,我从3个孩子不同的生活背景中,看到了一个致命的因素:环境。
马百娟生活的地方,小学一共只有2个老师,5个学生,她12岁才上2年纪。她的父母是农民,每天要求她帮忙干农活。在她长大一点后,家人都劝她“读书无用”,女孩子结婚生子是正事,之后就更没有精力读书。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马百娟的思想被渐渐扭转,她从梦想“到北京读书”,到梦想化为泡影,再到慢慢接受现实,以结婚生子为人生目标。
徐佳,他的父母是进城务工者,受尽阶层带给自己的压迫,于是拼命让徐佳读书。后来父亲病重去世,母亲依旧坚持供他上学。在这样“爱”的负担下,徐佳身上有着重压,所以他毕业后的奋斗目标,是让母亲有钱花,后来有了女朋友,就是让自己的家人有好的生活。
他没有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奋斗是为了别人,他是带着镣铐跳舞。
袁晗寒,他的父母给她提供了最好的选择,无论她选择辍学、开酒吧、导演话剧,还是去德国留学,她的父母都支持。抛开选择的资本不说,她的这些选择,在马百娟和徐佳身边人看来,都是离经叛道,不可理喻的,甚至是他们从没有想到的。
袁的父母给她选择的自由,并支持这样的自由,是因为他们自己有着更开阔的眼界和思维。
贫穷会让人的视野变小,想法被局限。
如果想要改变贫穷的DNA,就要打破这种局限,用富人的思维去生活。
在《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中,罗伯特·清崎曾经说,穷人和富人,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思维。要想变富,就要学会像富人一样思考。
如果你想要跟好的生活,那么,你要做好准备,你从一个环境跨越到另一个环境,需要付出成倍的努力。
如果你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不满,那么,不要听身边人的建议,去看看你向往的生活,接触你羡慕的额人群,看看他们都在做什么、想什么。
如果你想成为富人,那么,看看富人怎么思考问题的,他们的人生选择是什么。
如果你心意已决,那么请坚定自己的想法,不要被身边人动摇;同时,你要努力向目标前进。
一路必定坎坷,前景不甚光明,若你心足够坚定,命运定会眷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