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到了,社会中的各种关系停留在共生中时,一个人的收入就不能由本人来分配,而会有共生关系的掌权者分配。
也常会看到“鞭打快牛”现象,能干的人不断被加上各种责任,同时又被剥削被驱使,而拿到的好处又有限。谁挣的钱主要归谁支配,这是非常简单而根本的规则。
金钱恐惧症的核心恐惧
先做一个调查,下面是有关于26种金钱的概念,如果中了其中一条,就给自己打一分。这26种观念分别是:
1.钱是丑恶的和肮脏的;
2.钱是邪恶的;
3.钱不是从树上长出来的;
4.我很穷,但是我很清白;
5.我很穷,但是我很好;
6.有钱人都是骗子;
7.我不想有钱,不想盛气凌人
8.我永远不会找到好工作;
9.我永远不会挣钱;
10.花钱比挣钱快;
11.我总是负债;
12.穷人永远不会翻身,
13.我的父母很穷,我也会很穷;
14.艺术家不得不与金钱抗争;
15.只有骗子才会有钱;
16.总是别人先到;
17.哦,我不能收费太多;
18.我不应得到;
19.我不够好,无法挣钱;
20.不要告诉别人我在银行有多少钱,
21.永远不要借给别人钱;
22.节省一分钱就是挣回一分钱;
23.为“不测风云”而存钱;
24.压力会产生在任何时刻;
25.我憎恨别人有钱;
26.只有努力工作才会有钱;
这26种观念,是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露易丝·海在她的著作《生命的重建》中列出的“与钱过不去”的观念。
如果把她的这26种观念视为一个心理测试,那可以说是关于“金钱恐惧指数”的一个测试,你的“金钱恐惧指数”有多高?也可以由此对照一下,你的收入是怎样的?
十年前的武老师,具备了这些观念中的大多数,而且有些程度非常严重。从他自己的经验来看,他觉得当持有这样的金钱观时,一个人很难有钱。
武老师从2001年开始工作,很快年收入就有15万以上,在那个年代这个收入还算不错。2005年他买的第一套房子价格才4400一平米。
如果他能用这笔收入好好想挣钱的事,也是一个还不错的开始,但现实是他基本是一个“年光族”。
到了年底一看,钱包里没剩下多少钱,可他好像又没买什么,同时他也不是一个奢侈浪费的人,好像这些钱就很随意地流失了。
现在他收入不错,他觉得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他08年之后逐渐开始的观念转变。
他特别把这个指数称为“金钱恐惧指数”,是因为对于有严重的金钱恐惧症症的人而言,钱真的可能会导致一些令人恐惧的事情发生。
露易丝·海在《生命的重建》这本书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学生平素工作,非常努力,希望能增加自己的财富。一天晚上他特别兴奋,因为他刚刚赢了500美元。他一个劲地说:“我无法相信!我还从来没有赢过!”
大家知道这是他意识转变的外在反应,但他却没有意识到。第二个星期他没来上课,因为他摔断了腿。医药费刚好花掉了500美元。
对此露易丝·海的解释是这个学生害怕走向新的富裕,他其实并不期望变富,所以用这种方式惩罚了自己。
十年前武老师留意过这样一个新闻,以色列女子安娜德给妈妈买了一张新床垫,并把妈妈用了很久的旧床垫当垃圾扔掉了。
她想对妈妈表达爱心,可是,就在这张旧床垫里,藏着妈妈的毕生积蓄——100万美元。后来安娜的一家赶紧去找这张床垫,可怎么都找不到了。
这件事发生后,老太太很看得开,她安慰女儿说,虽然很心疼,但总比被车撞或得了不治之症要好。
老太太这句话很有意思,它暗含着这样的逻辑:如果享用这笔钱,就可能会被撞,或者得不治之症,而女儿弄丢了她的钱,反而让她免除了这样的危险。
然而,金钱真的会带来灾祸吗?美国针对那些彩票大奖得主的研究显示,事实似乎的确如此。
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欧美大多数彩票头奖得主,在中奖五年内,因挥霍无度等原因而变得贫困潦倒,其中75%的人破产。
对于以上这样的故事,露易丝 海的解释是这些人不想富有,所以用这种方式惩罚了自己。
这种解释很不根本,说服力不够强,相信你会问是否还有更深层的原因。武老师这里分享来访者的故事和领悟,然后再谈谈他的理解。
他的一位来访者,她每月收入少的时候只有1000多元,多的时候也只有五六千元。她说每当挣到一笔钱,她都会有感恩,然后她会捐出一小笔钱,例如50元或5元。
听上去,这是很棒的公益行为,但武老师和她深入探讨时,发现她这样是出于惶恐。每当她挣到一笔钱,她都会有惶恐,然后捐助一小笔,好像在请求某种力量不要惩罚她似的。
另一个故事是他的另一位来访者,每次和别人一起吃饭喝咖啡之类的时候,她都会抢着买单,但随后会感到严重不爽,然后就不愿意见和她一起吃饭喝咖啡的人了。
同时她还有一个特点是,她既不能接受别人比自己收入高,也不能接受自己比别人收入高。前者会引起她的嫉妒,而后者她会担心自己会引起别人的嫉妒。
所以她总是隐瞒自己真实收入情况,而当必须讲自己收入时,她会根据对方的收入情况,虚报自己的收入,目的是和对方的收入基本持平。
第二位来访者讲出的嫉妒,武老师觉得是很根本的原因。在前文中讲到,强弱的力量维度和善恶的道德维度,是人性的两个核心维度。
如果说金钱有什么隐喻的话,那它最重要的隐喻就是力量。钱多的人,可支配的资源多,这意味着他的力量更强。
在衡量力量时,第一重要的因素是权力,可权力难以被言说,有时也不能很好地被量化,特别是大家的权力处于类似水平时。
但金钱不同,是一个很容易量化的指标,谁钱多谁钱少,一目了然。因此,金钱是最容易引起别人羡慕嫉妒恨的东西。
力量的强弱,也可以延伸出一个很接近的维度,那就是谁高谁低。越是活在全能自恋中的人,越容易在乎关系中谁高谁低。
基本活在一元关系中的人,会希望永远都是自己高人一等,可同时,他们也会知道,这个时候别人会嫉妒自己,而同样活在一元关系中的人,甚至会恨死那些显得更有力量、地位更高的人,会真的恨不得对方去死。
这样一来,就引出了一个很深的矛盾:我既不能接受别人比我高,我又不敢比别人高,那最好就是我们彻底平等。
再回头看安纳德妈妈的故事。她说100万丢了虽然很心疼,但总比被车撞了或得了不治之症要好。
这意思可能是如果她真享用了这100万,就可能会被某种力量惩罚,而撞车获得不治之症,武老师认为,这个力量可能就是她想象中的别人的嫉妒。
露易丝·海讲的赢了500美元然后摔断腿的学生,这份隐喻就更明显。
他赢了500美元,这句话用心理学术语完整的表达是,他作为主体赢了某个客体500美元,然后他摔断腿,武老师认为可能就是在向这个客体传递这个信息:
别嫉妒我,别伤害我,我根本没有野心敢高于你,我摔断腿向你证明这一点。
武老师的那位来访者,每挣一笔钱都会捐出去一些,他认为也是在向某种力量传递同样的含义。
力量强弱这个维度关乎竞争,有金钱恐惧的朋友,可以问问自己,在你所处的家庭或家族允许或被鼓励竞争吗?
虽然现在社会特别强调成功,家长们为了增强孩子的竞争力也简直是不遗余力。可是你真的接受孩子和你竞争吗?
在你的孩子和你这个最原始的关系中,孩子的这份竞争欲真的是被鼓励的吗?
再回看上一节,武老师提到的他父亲的故事,他爷爷奶奶可以非常残酷地对待他,武老师认为这其中是藏着这份含义:他们绝不允许自己的儿子在力量和地位上高过自己。
所以他父亲的金钱恐惧症,可能是惧怕自己特别有力量、特别有地位时,会被惩罚,所以他先干出蠢事,来惩罚自己。
武老师在一定程度上认同了父亲的这种恐惧,可同时他的父母从不要求他顺从他们。
他们允许也鼓励他强过他们,他有很多很多时候都驳倒过他们的意见,甚至还曾花十年时间改变了他们一些根本的观念。也因此,他的金钱恐惧症,要比父亲轻很多。
最后他想对我说一句无比简单的话:金钱恐惧症,其实是强大恐惧症。
总结
1.金钱最重要的隐喻是力量,钱多的人可支配的资源更多,力量更强。
2.力量的强弱可以延伸出谁高谁低这个维度,越是活在全能自恋中的人越容易在乎关系中的谁高谁低。
这引出一个很深的矛盾,一个人既不能接受别人比自己高,也不敢比别人高,那最好就是彻底平等。
3.力量强弱这个维度关乎竞争,金钱恐惧症,可能惧怕自己特别有力量、特别有地位时,会被嫉妒、被惩罚。金钱恐惧症,其实是强大恐惧症。
思考
我想到了著名的大富翁洛克菲勒,在财富榜好长一段时间,排名第一的这个人和他的家族,他们家每年都要捐出至少10%的收入做慈善。
最初的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外国人那么热衷做慈善,尤其是那些大富豪?当我理解这篇文章时,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也是向某个强大力量,表示他们的臣服。那这个强大的力量,有可能就是别人的嫉妒。
在你的家庭里,在你和父母的最原始的关系中,孩子的这份竞争欲真的是被鼓励的吗?我的答案是否,因为印象里无数次出现的,是父母的打击,而不是鼓励。
文章那个测试题,我觉得我可以得分70以上的分数。也就是我的金钱恐惧症是很严重的,而这个症状最核心的逻辑就是强大恐惧症,我恐惧变得强大。
在每次看小说时,看到一个人不断通过自己力量变强,有一种兴奋快乐的感觉,并且衷心的希望,这种事情可以发生在自己身上。
可实际上,为什么会出现对强大的恐惧呢?从小就被人教,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成为强者是很危险的,所有人都会盯着你,等待着你的摔跤。
历史上,也总会出现强者的摔跤,好像成为一个更有力量的人,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好像确实有这样的表现,疏远那些强大的人,同时在弱于自己的人面前很不自在。
当对方表达出羡慕,一定会说一个最近比较惨或貌似比较惨的烦恼,似乎这样才会平衡,心里会舒适一点。
我就是那种平时很节省,没有奢侈浪费习惯的人,同时等到年底时又没有积蓄,好像钱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流失掉。
也许从今天开始,我要活得好,我敢活得好,活得灿烂,活得肆意伸展,活得让攻击性尽情表达,因为我不恐惧自己强大。
谢谢您的欣赏,观点来自《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对于本文内容你有其他观点吗?欢迎留言,和我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