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放学接闺女,发现闺女不太对劲,小脸上满是不高兴,情绪有些低落。
怎么了,我问。
妈妈,«达•芬奇的故事»没了,我就放书包的,放学时就找不到了,闺女的声音像要哭了一般。
她的情绪可以理解,这是借的图书馆的一本书。图书馆的书弄丢了,必须要全额赔付。虽然是头二十块钱的事,但我们办证借书四年多,还从未出现过这样的失误。
一定是刘哲偷的!闺女恨恨地说。刘哲是闺女的同桌。
没有证据,不能乱说。
我敢肯定,闺女一口咬定,他经常说谎,经常被老师打手。
我们暂时不要下结论,先把事情弄清楚再说,好吗?假如被他不小心收到书包的呢?即使书没了,赔也没多少钱,我安慰着她。
对于这个小男孩我不太了解,他的父母更是陌生,接孩子也从未遇见过。听闺女说是住家教,周末回家。
今天周末,他应该在家。我让闺女发了条语音在班级群。女儿问:刘哲,你看看书包有没有我的«达•芬奇的故事»这本书。群里经常会有跟同桌找书或本子或练习册的信息,这个应该不唐突。
刘妈很快回了信息,答应找找看。闺女盯着手机,望眼欲穿,等待回音。
一秒,两秒,一分,两分。。。。,过了四五分钟的样子,终于看到(怕吵,我关闭了微信铃音)有微信来了。
没有两字让闺女又失望了,我决定帮她。我单独微信班主任张老师,请她在周一时让同学们都看下书包,是否不小心把闺女书收书包里了。张老师爽快答应。希望的火苗再次燃起,总算能快乐度周末了。
2.
从未如此期待过周一的到来。
上午八点多,我收到了张老师发来的微信:书没找到。
放学接到闺女,闺女第一句话就是:妈妈,书还是没找到。张老师在晨会课上,让每个同学检查了自己的书包,都没有。不过,我更加肯定是刘哲偷的了。
我睁大眼睛看着她,为什么。
因为他今天在看«达•芬奇的故事»这本书。我问他哪里的,他说他妈妈也给他办了图书证,也是从图书馆借的。
我不敢确定那就是我借的那本,因为图书馆同样的书不同编号的有很多。
我不得不佩服闺女的谨慎。
对,暂时不打草惊蛇。妈妈有办法。
第二天早上,我加了于妈的微信。头像是一个很美很时尚的女人。
翻看她的朋友圈,大概能猜出是怎样一个人。利索,爱生活,爱家的妈妈。
你家图书证什么时候办的?我发去一条微信。
儿子一直住家教,没有办图书证。
哇!最后六个字,让我心突突突急速跳了起来。
哦。
我来不及跟她多说什么,迫不及待地微信张老师。将情况详细叙述了一下,唯一的请求是:千万在不伤害那孩子自尊的情况下。
这样一件事,处理好了对孩子是一次成长,处理不好,对孩子的一生都是伤害。如果可以及时阻止一个孩子变坏,我觉得每一个成人都有责任,哪怕他不是你自己的孩子。
我一天都在等待张老师的回信,也不能老联系老师问。也许应验了那句话:没有消息即是好消息。
放学,闺女迫不及待地告诉我,带着兴奋的神情。
果然猜的没错,妈妈,就是刘哲拿的书。今天早上,张老师在同学们都出去做操时将我留下来,让我翻一下刘哲的书包,看有没有我的书。结果还是没有。当时,还有一个女生因为脚受伤了也留在教室里。
她看到我在找书就问:你是不是在找«达•芬奇的故事»?黄色的书面,一个白头发白胡子老爷爷?
原来她和刘哲在同一家家教。她告诉我,她看到这本书已经被于刘哲借给好几个在一起家教的同学了,不同年级的。
她已经答应我今晚家教时帮我找了。
3.
回到家闺女有点义愤填膺:刘哲真是的,想看就跟我借嘛,干嘛要偷偷拿呢?
也许他还不知道,不经过别人允许拿别人东西是不对的。这次以后,也许他就懂了。我开导闺女。
晚上,我想了想,还是要联系一下刘妈,把真实情况跟她反映一下。另外,我也确实需要她的帮忙。仅凭那个小女生去找估计没戏的多。
你记得昨天我问你是否办图书证的事了吗。。。。
我尽量语气缓和,话语婉转。因为我知道,没有一个妈妈愿意给自己的孩子乱扣帽子。我相信,这个孩子本质一定不坏,我也相信,孩子变坏,是我们大人遇事没有处理好,方式用错了。毕竟他还小,一切还来得及。
她当即打了电话给家教老师,请家教老师帮忙寻找。
我们的交流很愉快,也了解到哲哲很爱看书......
我开玩笑地发了条微信:窃书不算偷哦,并搭上一个大大的笑脸。
她的回应是三个字:谢谢你!
后补:今早,张老师发来一条微信:书已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