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周的文章说到,在运营「育儿育己365行动之唱古诗」社群的过程中,我遇到了沟通方面的问题。于是安排时间看了一本社群运营方面的书,并尝试运用了Xdite的速读方法,虽未找到问题的答案,却为我打开了一扇门,如同上帝视角,从更高的角度审视了这件小事。打算抽空单独写一篇读后总结。
继续说回我遇到的问题 —— 这件事让我更清晰、深刻的明白,其实所有沟通的背后,都是观念在运筹帷幄。为什么会有当时的理解、对话?或者说为什么会做出当时的选择?「自认为」不求回报用心努力高瞻远瞩,却没有得到「期待中」的认可感谢,因此遇到问题其实也是理所应当的。
我们时常将自己的价值,寄托在别人的评价体系中。既然我们能控制的只有自己,那不妨把评价标准从别人身上拿回来。你做事是因为这件事应该做,并且对自己有帮助,而不是只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
把别人的认可当做额外赠送的。我用心经营唱古诗社群,是为了培养成长的耐心、增长运营的能力、践行育儿育己的理念,别人的认可只是额外赠送的。
如果能这样调整心态,很多不必要的纠结都会自然消失,你也能更加集中精力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了。
其实这样的「自认为」、「期待中」,是一种深深隐藏的抱怨。而抱怨是一个人最应该彻底戒掉的恶习。不认真分辨,不刻意练习,很容易反复掉坑爬坑掉坑爬坑。
这就是“抱怨”可怕的地方。它总是悄无声息地潜入你的生活,然后慢慢地腐蚀你的好心情,并且不易察觉。等到你真的反应过来的时候,可能已经发现自己深陷在这种泥潭里了。
你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并不代表不存在。有的时候,他们的影响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不过反过来,某些问题,在你意识到的时候,可能已经解决了一半了。
那些抱怨的话语,犹如雨滴凝聚的乌云,遮天蔽日,闷热阴暗,负能量满满。「你怎么能...听不懂吗...我怎么就...」,那么,如果说「衣服丢在沙发上看起来很乱...我是否说清楚了呢...别人哪些方面值得我借鉴、学习...」,换一种表述方式,有没有听起来舒服一些?
说活,对每个人来说,其实都是“大脑重塑”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倾向于不由自主地“扮演”我们向别人描绘的那个样子,直至成为那个样子。
你想成为一个“更惨的人”吗?开始抱怨就可以了。
内心默默地指责别人亦是不可取的,更不用说当众指责了,会上瘾,会越陷越深、掉入泥潭里无法自拔。
当我们指责别人的时候,其实会产生一种莫名的优越感。这种感觉让我们觉得:别人做的都不好,只有我是对的。但这种优越感其实对我们有任何好处。即便对方真的错了,也并不代表我们就一定是对的。况且,很多时候,只是看待问题的方式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摒弃通过抱怨得到的优越感,才是我们需要重点注意的地方。
当我被扑面而来的巨大差异碾压时,当宝宝腹泻低烧我在自责内疚时,亦是掉入抱怨泥潭的「绝佳时机」。如果说上面是对别人的抱怨的话,那么现在就是我对自己的抱怨了。
我们总在抱怨对于生活的不满,其实真正想要抱怨的是,对于自己的不满,埋怨自己没有能力解决它。
这不是你的错,谁都有能力暂时不够,被困在原地的情境。重要的是先去接受它。如果这些是你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你对它的抱怨只是一种情感浪费,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多去提升一下自己的能力。
我们会受别人的影响,但其实我们也会不停地自我影响和进化。你要做的是马上醒过来,发现自己原来已经陷得这么深。
在遇到问题的那一刻,在陷入困境的时光里,最是考验累积的「不抱怨用时」是否足够充足,充足且强大到可以甩掉过去积累的「抱怨用时」的势能。
戒除抱怨就像学习任何一项新技能一样,都需要一定的刻意练习。
当我们遇到麻烦,遇到不顺利的时候,能解决就解决(能力),解决不了就承受(坚韧),这才是正确的态度,抱怨有什么用呢?没有用,因为它只能用来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无能,自己的无奈而已。
在你意识到「抱怨」的那一刻,可能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大半了。
在最容易抱怨的时刻(遇到难题、不同声音、压力冲击、内疚自责等等),意识到,然后去解决或去承受。制定一个可操作的践行:记录抱怨。
于是决定,给自己建一个「育儿育己365行动之正能量」社群,每天去群里记录抱怨的次数、事由、解决方案,接受督促,共同进步。
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别人」,但有一些「别人」注定是特别的,比如家人、朋友。面对他们在抱怨时,我们该怎么办?生活该如何美好?点击查看。
把知识翻译成行动
以上是我对得到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第15周话题“彻底戒掉你的抱怨”的践行。此刻的我还在「做到」的路上,希望这是一篇有生命力的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着我的生活,生活也终将因为这些文字,发生改变,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