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画面。孩子刚刚开始吃饭,一旁的大人就开始唠叨:“宝贝,来,多吃点蔬菜。你就是不爱吃蔬菜,你看你的头发黄黄的,还经常便秘。鱼也要多吃点,吃鱼会聪明,…不行!这个油炸的东西不要吃…”后来孩子干脆不吃了,家长又开始责怪孩子:“每次都不好好吃饭,怎么长得高,身体怎么能好?!”
家长为什么有这么多唠叨?我认为,其中之一是不信任孩子。不信任孩子自己能好好吃饭,于是做不到放手让孩子自己吃饭。我有一个朋友,四年前我去她家做客时,见她在催两岁半的女儿快点吃饭。如今四年过去了,孩子已经六岁半,她依然盯着她碗里的饭,催她快点吃,因为孩子吃饭“真的很慢。”
孩子往往会成长为我们相信的那个样子。
李跃儿老师在她的《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一书中说道:“信任孩子就是信任生命。”她还分享了两个例子。
一位妈妈很仔细地看着躺在摇篮里的宝宝,一会儿拉着宝宝的胳膊,一会儿拉着宝宝的腿,又盯着皮肤看了半天,然后打电话给教育专家:“请问是某某专家吗?我发现我宝宝的胳膊有点短,腿有点长,比例不太对劲儿,胳膊和腿的比例到底是多少才是正确的?还有,刚才我发现我的宝宝的眼睛平均一秒钟眨3下,这合乎不合乎标准?”… 刚放下电话,拿起玩具逗弄宝宝,又发现问题,又拨电话:“某某专家吗?我家宝宝怎么还不吃手,他只喜欢啃一个东西,但是啃两下那个东西从手里掉下去了他也不找,我教了他半天还是这样。我应该多长时间给他换一个物品?”
一通折腾后这位妈妈又忙着上网查促进宝宝智力发育的物品有哪些……结果妈妈累得疲惫不堪,觉得养个宝宝怎么这么累啊!
与此不同的还有一位信任孩子的妈妈。同样大的宝宝,同样年轻的妈妈,宝宝在摇篮里啃自己的物品,妈妈一面哼着歌,一面像跳舞一样优美地抖开刚洗过的尿布,把尿布抻平晾在衣竿上,然后坐在摇篮边,边哼着歌边做手工。孩子哭了,妈妈微笑着把孩子抱起来喂奶,喂完奶,把宝宝抱在怀里跳舞,等孩子平静下来,快乐地转一个圈,再把宝宝放在摇篮里。等孩子睡了,妈妈继续唱着歌走向厨房,哼着歌切菜做饭,轻快地打扫屋子,一直都很快乐。爸爸回来了,妈妈撒着娇迎上前,端着饭菜讲述今天孩子都做了些什么……
从前后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来,信任孩子,家长能够带着爱放手,自己也会很放松很快乐,而不信任孩子的家长很紧张,焦虑,忙碌,疲惫不堪。
家长信任孩子,就相当于给孩子添加了无忧无虑成长的养分,让孩子快乐坚定地成长。
我曾在朋友圈里分享我的大宝伟博做家务的照片,引来无数赞誉,问他是怎么做到的?问我是怎么做到的?伟博从两岁半开始,就尝试着帮我端菜到餐桌上。他会打鸡蛋,洗菜切菜,刮土豆皮,洗自己的小娃子,把衣服从洗衣机里拿到阳台去晾晒;除此以外,他还帮弟弟穿纸尿裤,做抚触,外出时帮我们拧东西,扶门等,他是我的小帮手。他很积极也很乐意去做这些家务。其实我没有做什么,我只是在他想要帮忙的时候,我信任他做得到,给他鼓励和信心,同时给予一定的指导。
三岁半的萱萱正在尝试自己穿棉衣,准备和妈妈一起出门买东西。妈妈说:“宝贝,过来,我帮你穿,你穿得太慢了。”
四岁的君君想要帮妈妈摆餐桌,她拿起牛奶瓶准备往玻璃杯里面倒牛奶,妈妈抢过牛奶瓶,和蔼地说:“别动这个,亲爱的。你还不够大,我来倒牛奶,你可以摆餐巾纸。”
妈妈们的这些无心之语,无形之中给孩子浇了一盆冷水,让他们感到气馁。让孩子们觉得他们无能,没用,做不了大事情,并且低大人一等。为了不浪费时间,不损失牛奶,我们却打碎了孩子发展自我能力的信心。
孩子们每时每刻都在做决定。他们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探索,逐渐形成自我认知,成长每一步都是在扩展自己的心灵世界,逐步确定:“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不能做什么,我该怎么做”。假如父母对孩子总是抱有不信任的态度,孩子的行动能力就会变得退缩,不敢向前,不敢表达,甚至出现对自我的否定,影响了孩子的发展。因此,家长需要信任孩子的成长力量,允许孩子去尝试。而且,允许孩子犯错。每一次错误,都是一次成长和学习的机会。
信任孩子,把孩子自己的力量还给孩子,这是一种能够帮助孩子克服童年任何问题的态度。因为家长信任而发展出的发自内心的勇气,孩子们受用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