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两个模块中,模块A导入了模块C。模块C通过export属性暴露了一个组件,而下面的指令并没有被暴露出去。很显然,模块C被暴露出去的组件能够被模块A使用,而没有暴露出去的指令并不能被使用。所以可以看出,Angular2的模块既可以对外暴露一些构建,同时又有一定的封装性,能够隐藏类内部的一些实现。这里需要再次提出的是,服务并不在这个导入导出范畴内。前面已经提到模块里注入的服务,它的使用范围是全局的。所以只要在某个模块里,注入某个服务,那么该服务就能够使用在应用类的所有组件里。
模块对我们应用开发会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Angular2要能成功运行,至少需要定义一个模块,因为需要一个模块作为应用启动的入口,这样的模块就称为根模块。
接下里我们的应用会不断的添加新功能。这些新添加的功能可以封装在一个新模块里。然后导入到根模块里即可。这些新增加的模块,在Angular2里就称为特性模块。有了特性模块之后,根模块原来承载的功能逻辑业务也可以抽离出来,放在某个特性模块里。这样就使得根模块保持简洁。
在这里,第二个特性模块用的是虚线,虚线表示的是懒加载,Angular2支持把一个模块延后加载,这个特性非常有用。即使我们的应用变得再庞大,但初始加载的包体依然可以控制在一个合理大小的范围内,大大减少加载的时间。
接下来我们增加的特性模块越来越多,它们之间也许可以抽出一些功能相似的功能组件,这些公共的部分也可以封装成一个独立的模块,这样的模块在逻辑意义上不能成为特性模块,Angular2把它称为共享模块。
还有一种模块类型称为核心模块,我们知道,一个应用,总有一些全局的组件或者服务,它们只需要在应用启动的时候初始化一次即可。例如维护登录信息的服务,又或者公共的头部或者尾部组件等。虽然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根模块,但更好的设计是把这些逻辑也抽离出来,放到一个独立的模块,这个模块即为核心模块。核心模块被要求只导入到根模块里,尽量不要导入到特性模块或者共享模块里。这是为了在协同工作的时候避免出现一些不可预料的结果。
以上就是Angular2给我们推荐的最佳实践。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应用的功能特性,被我们切分成大大小小的模块,逻辑结构非常清晰。处于总指挥作用的根模块非常的简洁,没有繁琐的业务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