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读许又新教授的《心理治疗基础》。
前些天在读到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中“心理治疗者和病人之间要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利用建立在这种良好关系上的人际相互作用,解决二人之间阻碍治疗顺利和取得疗效的各种问题”时,我记下了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际关系才算是良好的人际关系?或者说,什么样的人际关系才有利于治疗?
许又新教授从新的人际关系、亲密的人际关系和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三个层面回答了这个问题(前两个层面见10月3日和4日的读书笔记)。今天读到的是建设性的人际关系这一部分。
谈到建设性,脑中浮现了一幢正在建设的大楼。因为办公室的对面,是海天大酒店拆除后正在重建的写字楼,每天都能看到它们,一天比一天长得更高,更接近设计者图纸上的样子。建设,离不开拆除,因为关系中的另一方大多不再是刚出生的婴儿,在关系中已经搭建了既有的模式,尤其是出现在咨询室中的求助者(我习惯称“求助者”而非“病人”,因为所谓的“病”,是我们人为制定标准下的产物,谁又能说,在那些所谓“病人”的眼中,我们不是“病人”呢?),已经在原有的关系模式中有过创伤,所以需要我们先拆后建,或是边拆边建。
“精神障碍病人的真正进步总是包含着病人态度的某种转变。”这种转变,就是经历了拆和建之后的结果呈现。
神经症性态度主要有:依赖、自卑(与优越感好似一对孪生子);完美主义倾向;渴求被爱而不主动地去爱别人。对自己不接受(表现为否认、回避、借口、自我苛求等);对别人有攻击性(表现为敌意、好挑错好指责、怨天尤人、嫉妒等)。从效应上说,如果人际关系促进了上述态度的转变,那么,关系便是建设性的。
艾玛,上面罗列的这些症状我身上都有或曾经有过啊!看来当年也是病得不轻。自己的改变必须感谢老师,接近三年的时间,听老师讲课,读老师的文章,老师偶尔也会点拨一二,但从不给出答案。但最大的改变还不在于此,老师在精品班上不止一次地说过:“听我讲知识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一个班的同学们能互相认识、交往。”初次听他说的时候我并不以为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己的觉察,越来越觉得这话有道理,多少年后,我们也许都忘了当时老师讲过什么,可交过的朋友还会在身边。我在与同学们的关系中得到了大量的滋养。
当然,现在开始研修了,需要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咨询师本身更要不断地成长,而这种成长,还需要在人际关系中慢慢实现。先建设自己,再建设他人。
最后,看一下书中对“建设性”的描述吧。
建设性意味着,二人关系促进病人的自我理解,增进病人的自尊、自信和独立自主精神,以及有利于潜力的发挥,病人能够把他与治疗者的关系以及发展关系的经验成功地应用于其他人际交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