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现在社会生活水平太好了,自己每天和各类朋友、同事、同学应酬不断,感觉喝酒都快把身体喝坏了。几乎每天都有关系好一些的人叫吃饭,我也是能推的就推了,但还是有很多不好推或碍不下情面推的饭局,浪费时间又伤身体,现在想起应酬就反胃,感觉自己会不会迟早死在这无限的喝酒应酬中。朋友的邀请实在也是真诚的,而且经常有实在令我无法拒绝的原因,现在请教一下老师,不知如何处理?
答: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不是一个人的事,但是只要我不拍,就响不了,就构不成饭局。对于饭局,知道许多道理,但是也实在有令人无法拒绝的原因,所以推辞不掉,陷入矛盾心理。说到底还是没有真的知,真知就能行,是谓知行合一。如何才能真知?有两个环节:
一、发掘真知。知道道理不是真的知,只是认知,认知不是真的知,因为没有体验,也就不会有行动的动力。讲饥饿的道理不会引起吃的行动,只有真的饿了,才会有吃的需要,有需要才会有吃的行动。饭局难戒,因为里面包含好几个体验(需要):食、色、交际、生意。它们都是直接的体验,也是人类正当的需要,不需要理由就能推动饭局的促成。能觉察到讨厌饭局,说明有了出离心了,下一步是切断这些体验与饭局的联系,而不是用道理说服自己不参加饭局。比如食的需要,回家吃饭行不行?色的需要,有恋爱与结婚两种正当方式可选择。交际、生意的需要,通过喝茶行不行?运动休闲行不行?如此,饭局的牢固功能便解体了。
另外,要建立起另一套体验,即不参加饭局给你带来的切实的好处,比如:身体指标恢复正常,夫妻关系变得融洽,带孩子给自己带来成长,与有价值的人请教,这些都是以前饭局给耽误掉的,无法体验到的需要。让这些需要发露出来,不再被掩埋。
二、直接行动。所谓知行合一,就是有了切身体验就马上行动,如好好色,如恶恶臭,不思考,马上做。比如再遇到邀约,只要自己不想去,婉拒以后马上关机,或者马上安排其他的事,不给自己和酒友纠缠的机会。不然,左想想右量量,一会儿就动摇了。知与行本来是一个,在静为知,在动为行,如果没有私欲的掺入,起念就能行,不需要再思考说服自己。之所以知了以后马上就要去行动,就是为了减少私欲搅和的机会。
如此形成习惯以后,就慢慢达到知行合一了。那时更能轻易地主宰自己的行动,也会有更多的灵活性,即便再去应酬,也是可控的了,不会心累,人生达到另一种境界。但如果现在失控,永远不能达到那个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