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思考,快与慢》读书系列笔记6。(关注北冀小棠读书会追更)
一、雨神是怎么炼成的
我挺早以前有一个同事,性格特别好,干什么都任劳任怨那阵。
结果她跳槽跳了四五次,原因既不是她自己想辞职,也不是单位不要她,而是她去的每一家公司都倒闭了。后来她痛定思痛,觉得自己一定是什么天煞孤星之类的命格,只有神圣的国徽才能压得住,遂决定考公,上岸那天非请我吃顿饭:“这下再也不用担心公司被我克倒闭了!”我点头称是。过后不久,我们吃饭那家餐厅倒闭了……
萧敬腾本来只是个普通的歌手。2012年7月21日,他在五棵松开演唱会,当天北京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水,市内一片汪洋,好多人连家都回不去。同年8月8日,他的上海演唱会开票,上海遭遇50年来最大台风“海葵”;10月31日,新专辑母带留在纽约,飓风“桑迪”携狂风暴雨在纽约肆虐……屡次被验证的“神迹”,让他晋升为众人心目中的“雨神”,而他的演唱会也被封为“南水北调”工程。
一件事,发生一次是偶然,第二次还这样,第三次还这样……如果一个事件反复出现了三次以上,这就完全没办法忽略了,人们一定会觉得这里面有什么联系,系统1便会努力寻找某种“因果”解释,即便理智上没有道理,你却还是会相信。
二、系统1的因果性偏好
系统1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特别喜欢对事物进行因果关系解释。
人类有与生俱来的合理化倾向。我们总是希望世界上任何一件事,都有个理由。
保持这种好奇心,当然能促使我们去探索各种未知,但遗憾的是,系统1对探索结果往往过于着急,有任何蛛丝马迹都恨不得立刻下结论,甚至没有因果迹象的时候,它还能自己脑补出缺失的部分,形成一个连贯的故事。
比如二战期间,德国用火箭袭击伦敦,很多人相信,在没有爆炸的地点一定藏有德国的间谍。但其实,根据严谨的统计分析结果,爆炸点的分布是典型的随机事件。可人们就是愿意相信阴谋论。每当大环境处于紧张、混乱的时候,各种阴谋论总是甚嚣尘上,谣言跑得比什么都快。
家有儿女的父母可能会发现这么一个现象:在督促孩子学习这件事上,好像惩罚比奖励更管用。每次孩子取得了好成绩,家长很高兴地给了奖励,结果下一次考试往往成绩变差了;孩子考砸了,家长大肆责骂一番,下一回考试成绩上升了。于是家长得出了结论:奖励的结果造成后面的表现更差;而惩罚的结果是后面表现更佳,应该多采取惩罚形式。
大错特错。
从心理学上来说,对良好表现的嘉奖,通常比对错误的惩罚更有效,不管是对鸽子、老鼠、人类,还是什么其他动物的研究,都给这个说法提供了证据。
那为什么家长观察到的现象正好相反呢?
答案是:回归现象。这是一条超级重要的统计学原则:所有表现都会回归平均值。
父母都是学霸,孩子却是学渣;父母都很高,孩子却不高;股票价格短期可能巨大波动,长期则向价值靠拢。
“所有表现都会回归平均值,而回归现象的意义不亚于发现万有引力”。
回归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孩子的成绩,总是会向他的平均成绩靠拢,这次考得特别好,下次考差一点是最正常的,跟奖励与否一点关系也没有;心情处于最低谷的人,接下来大概率会有所改善,跟他到底是吃药、看医生还是去运动无关,人有自我修复能力,哪怕什么都不做,他的境况也更可能变好,而不是变差。
但系统1不会这么想。它会把孩子的成绩,归因于父母实施了奖励还是惩罚;也会把心境的改善,归因于各种具体的动作。
今天大盘涨了,是因为一二三四五;明天大盘跌了,是因为一二三四五……
三、两类归因谬误
(1)雄鸡一唱天下白
我们现在当然知道,不管公鸡打不打鸣,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
但公鸡早晨打鸣后天亮了,这也是反复出现的事实。
其实,这两件事唯一的关联,就是一个先发生,一个后发生。但这种现象反复出现,不明就里的人就会误以为公鸡的歌唱是天亮的原因。
(2)虚幻的控制感
这类谬误非常具有迷惑性,是我们习以为常、几乎不会有任何怀疑的东西。
比如,摁下开关,房间灯亮了。再摁一下,灯灭了。屡试不爽,没有例外。
于是我们认为:摁开关,是灯亮灯灭的原因。
表面上来说其实也没错,但物理学告诉我们:灯亮灯灭的根本原因是电子的流动,这背后是一整套系统:从发电厂,到输电线、输电网、变电站、变压器、电表、房间里的布线、开关、灯具等等,系统中这些要素都处于稳定状态,此时我们就会忽略它们的作用。
一个庞大系统中的某个变量起作用,产生了一个结果,我们就会下意识地认为它是这个事件的原因,甚至把它当成“唯一”的原因,全然不会考虑背后的“原因网”。只有当其他环节出问题时,才会意识到:“噢,输电线断了,我摁开关也不管用了”。
这类归因谬误特别容易给人以虚幻的控制感。
脚踩下刹车,车停了;踩油门,车动了,于是觉得自己能掌控车子;表扬孩子后成绩反而差了,批评后反而好了,于是觉得找到了控制孩子成绩好坏的秘诀;每次比赛前找到幸运马蹄铁,表现就很好,找不到就表现很差,于是每次比赛都必须寻找那块幸运马蹄铁,否则干脆拒绝比赛。
世界是一个复杂系统,系统1却常常通过各种合理化联想,让人们形成某种“操之在我”的幻觉。这种虚幻的控制感,很容易将人带入歧途,在一些重大决策上,代价可能会相当昂贵。
“保持谦卑、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是智慧的开始”。问问自己:我认为的那个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是真的原因吗?背后有没有一张“原因网”?
爱生活,爱读书,我是北冀小棠,跟我一起向上生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