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算去看了姜文的新片《邪不压正》。
先容我翻三个白眼,
再说一段废话。
我等这部电影很久了,电影刚上映就想去看首映,可是前两天事情太多,看电影一事就耽搁下来了,后来又看到不少风评,说这部电影不好看云云,我怕我自己担待不起这份失望,又耽搁了两天,直到几天出门天降暴雨,心想反正被困住了,就干脆去看这场电影吧。
你看,看姜文的电影都得讲一个天时地利人和,不然就是不讲究。
本来看电影之前,我根本就没想过要写影评,但是看完之后,我的内心依然无法平静,我很矛盾。我爱看姜文的电影,因为他有胆子拍出我们想说又不敢说的话,但是我不爱写他的影评,因为我没胆子。
连姜文自己在电影里,也特地穿插了一个角色,就是史航扮演的影评人,对年轻观众发出挑衅的嘲笑,你会写影评吗?
这部电影,我相信年轻观众的观影感受不会很舒坦,并不是因为姜文在碎片化的剧情中,穿插了无数昆丁式暴力镜头,埋伏了数条晦涩的历史暗线,以及充满了强烈性隐喻的台词。
而是姜文一直在用压倒性的大手,摁住观众的头,一脸认真的告诉你:
年轻人,你知道个毬!
正是这种目中无人的态度,激怒了年轻影评人,这部电影的评分才如此两极吧,总而言之,这次观众对姜文普遍很失望,但你又不得不承认,这很姜文。
这又是一部具有姜文特色的电影,只是他在拍摄这部电影时,掺杂了市场需求和他自己的恶趣味,但是他电影的中心思想,一直都没变。
他的电影,一直在朝历史、朝过去、朝过去演变成今天的现实发问,他的问题就如同一声声响彻寰宇的钟声,永远没有解答。姜文的电影之所以吸引人,正是因为看不透,他会把暗线埋伏在电影里,等着观众自己去解读。
但是真正的答案,连姜文自己都回答不了,没有人能回答得了。
因为历史已经过去了,事实,就已经过去了,它在那一时刻那一地点所存在的真正面貌,还有谁会去关心?还有谁会去在乎?
只有天赐大恨的人,才会想要去关心,才会想要去扳回真相,那就是这部电影的主角,彭于晏饰演的中二少年。原谅我刚看完电影转头就不记得他的名字了,那并不重要,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只是一个符号。
《邪不压正》的剧情很简单,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交代明了,廖凡饰演的师兄和日本人为了抢土地卖鸦片杀了师父,小师弟李天然十年磨一剑回去复仇。
姜文电影的儿子,都有同样的特征。我们来看《太阳照常升起》里面的小队长、《让子弹飞》里的六子,《邪不压正》里的李天然。他们都没有真的爸爸,都没有根。
电影里还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蓝叔想借刀杀人,除掉根本(日本人)。
电影里的蓝叔,是一个背景深厚的人,他收藏着朱元璋传下来的自画像,电影里还暗示廖凡饰演的师兄是朱元璋的后代,他住着曹雪芹写红楼梦住过的房子,时不时还提到清朝末年皇帝溥仪,他下了一盘好大的棋,里面出现的所有人物,几乎全是他的棋子。
蓝叔一直在挑拨两个师兄弟,他一直保持着中立的角色,双方都在扶持,双方都想要通过蓝叔来斗垮对方,但蓝叔真实的目的,是想让两兄弟鹬蚌相争,帮他除掉日本人,一箭双雕,至于谁能最后活下来,谁就是他的儿子。
可是蓝叔的一盘棋,还是下输了,全盘皆输、穷途末路时,他一边开车一边捂着脸哭的像个孩子。在那一刻,蓝叔选择去扶持和信任李天然,因为只有李天然,不会倒戈日本人。
时间,停留在军阀混战的北平,那是一个混乱的时代,街上盘踞着日本人、美国人、法国人、比利时人….随时都有可能打仗,特务、汉奸和军阀隐藏在每一个角落,人人都掖着秘密,人人都有双重身份,今天这个人是你的同谋,明天就可能成为敌人。
包括彭于晏饰演的李天然,也有双重身份,当他回去后,发现时事发生了翻转的巨变:明明是师兄杀了师父,但外面的人都说他才是凶手。十五年过去了,李天然的两个仇敌,一个成了受人尊敬的警察局局长,一个成了谈经论道的老师,总之,都被万人敬仰,他们说的话,才是真理。
所以是李天然杀了师父,毁师灭道,千古罪人,人们把他们的样子雕刻成塑像,立在鲜花满地的草坪上,供人悼念,供人唾骂。
围观的人只愿去相信自己看到的,至于事实的真相,谁知道,谁管它?
李天然和师兄决斗那一刻,两个人抱头扭打在一块儿,毫无讲究可言。到最后那一刻,师兄都坚信是李天然杀了师父,人言可畏,那一瞬间,甚至连李天然自己都迷茫了。
姜文是一个特别讲究的人,在《让子弹飞》里,有一幕镜头特别有意思:麻匪带上四筒面具,黄四爷的人为了混淆视听也带上四筒面具,结果双方一照面,是敌是友一下子全乱了。
他们就围成一个圈,举着枪指着对方,但是没人敢开枪,然后暴雨来了,有人说:
我们就这么站在大雨里,有点不讲究哦。
是,有一点不讲究
撤,下回再打。
然后子弹纷飞,战争在这一刻打响了。
李天然和师兄决斗的时候,也同样拍的很戏谑、很刻意。决斗就决斗,就是你死我活,你们摆什么pose,耍什么帅啊?有刀不用,非要“我先挨你三刀”;有枪不用,非要“用师父教的武功”解决;有枪不拣,非要“上房揭瓦”,最后的输赢,只是阴差阳错之间。
师出同门,势均力敌,分什么胜负?不就是你运气比我好那么一点吗。
姜文的电影里,似乎对城墙屋檐有某种特殊的情感,我们可以在《邪不压正》里,看到彭于晏饰演的李天然,飞檐走壁奔跑在北京城连成一片的屋檐上,像只大鸟。
我们可以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看见男主角马小军张开手臂、摇摇晃晃走在屋檐上,他靠着翻墙、偷窥女神宁静,他靠奔跑去行走,去接触世界。
这或许就是年轻时代的姜文,一个满身热血,却无处可施的大院儿子弟,在奔跑的过程中,他渐渐对历史产生了怀疑,对这个世界产生了怀疑,甚至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姜文以前拍的电影,艰涩难懂,但都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唯独这一部《邪不压正》,太容易懂了,反而显得空洞、刻意,自我贵族式怀旧。
对于这种质疑,姜文在采访里说,这是一部拍给儿子看的电影,因为他想要拍一部儿子也能看懂的电影,所以这也是一部拍给年轻人看的电影。
他尽力想要用年轻人的视角,拍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不过连他自己都觉得,年轻观众可能并不会买账,所以特地加了一个影评人,安插在电影里面,就为了说出那一句:
年轻人,你知道个毬!
这段看似累赘的独白,又让我想起《太阳照常升起》里面疯妈说的,“只能说你没懂,不能说你没看见。”
电影中,蓝叔穷途末路时,在车里问李天然,“你知道自己内心想要的是什么吗?”李天然一脸坚定的回答,我知道。
蓝叔又问,你真的知道吗?
这看起来像是重复的无病呻吟吗?这反反复复的追问是无中生有吗?
李天然代表了谁?一个年少时,亲眼目睹一场浩劫之后,就远赴重洋,在他人的安排下学习、练武,换上另一个身份,他是一个经过改造的人。
他正好生活在一个“楚门的世界”,生活在一个时间的断层里,生活在一个为他构建的新世界里。
这句“你真的知道吗”,让我不由得想起一个老编导,他时而喜欢在烟雾缭绕的房间里跟我们小辈们谈电影、谈剧本、谈历史,常常说一些高深莫测的话,或许这也是文化人的通病吧。
有次,又谈到历史他就突然问我了,一字一句特别认真的问,“你知道你是谁吗?”
我觉得好笑,不假思索的回答,我当然知道啊。
然后老编剧就笑了,像个老顽童似的,再次确认的一问“你,真的知道吗?”
当我明白来他在问什么时,就沉默了。
他弹弹烟灰,再吸一大口烟,沉浸在烟雾缭绕的氛围里,良久才说,“想知道你是谁,就要回去问你爷爷,还要知道你爷爷的爷爷,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是谁。”
“只有当你知道自己是谁,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战争的炮火响了,日本人攻占北平,城墙上簇拥着欢欣鼓舞的日本女人,她们挥舞着胜利的旗子,许晴饰演的唐小姐决绝的跳下城墙,周韵饰演的小裁缝背上行李走了,蓝叔生命垂危,师兄终于被打败了,只要天真如少年的李天然,一脸欢欣、愉快。
大家都输了,只有天真的人以为自己赢了。
姜文的电影里,女性只有两种,一种是风情入骨的女人,代表作《阳光灿烂的日子》的米兰、《太阳照常升起》的女医生,还有《邪不压正》里的许晴。另一种女人,是周韵,周韵,还是周韵。
一种代表红色的欲望,一种代表白色的灵魂。
这两种类型的女人,都是男性的启蒙,在看电影时,你可能会从一堆雄性荷尔蒙旺盛的氛围中,找到一股孩子气,在姜文的电影里,女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周韵在结尾处,告诉了李天然一个故事:
其实我的仇敌,已经来过我的裁缝店了。可是我和你一样,像个木头呆呆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因为他是一个那么苍老、慈祥的老先生,他还拉着一个小姑娘。
然后周韵像一阵风一样的离开了,她利落的跳跃在城墙屋檐上,一高一低旋即不见。历史已经过去了,既然生在一个正邪难辨的时代,那么就让前尘往事,都随风而逝吧。
我为什么看完这部电影想翻白眼呢?因为我依然对这部《邪不压正》感到一丝丝失望,或许我一直认为姜文可以拍出更好的电影,可以不为迎合市场需求,拍出更深沉的、更伟大的电影。
比起口碑颇高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其实我更喜欢《让子弹飞》、《太阳照常升起》这类满含隐喻的故事,尽管我看不懂,承认看不懂姜文的电影,这不羞耻。
看不懂没关系,可能是你不太了解近代史,觉得姜文拍的烂也没关系,每个人审美品位都不同。但是不可否认姜文的电影,在影坛史上存在的意义。
因为肯定会有人,在看到姜文式的荒诞喜剧,流出被绵长岁月侵蚀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