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币乎日更大半年了,更文超过210篇,但感觉现在的自己与2019年1月1日的自己好似没有大多的变化,这是这几天我在琢磨的一件事,因为7月份马上就要结束了,2019年还有5个月的时间了。
今天我来洗洗自己,做一次7月份的关于认知和成长的反思录,希望对你也有借鉴作用。
回顾这几个月,我反复跌入然后爬出再跌入的一个坑:看到听到和思考过不少精彩的认知,在之前的文章写过不少心得体会,自己过了眼瘾、耳瘾和脑瘾,但到现在记住的内容还真没有多少,记忆很短暂,过了一周或几周我又逐步恢复到了原状。例如在投资策略上,短线很急,虽然我理性层面知道追涨杀跌是愚蠢的行为,但很多执行时候就是管不住自己的手。
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自己又一次患上了“收藏症”。
我先后购买或收集了霍华德马斯克的《投资最重要的事情》、九神的《囤比特币》、李老师的《定投——大佬的自我修养》、币圈金马奖《定投课程》、比特傻的《数字货币投资速成法》等等书籍和资料,但我仅仅看了一遍或者没有看完。过去几个月我都是囫囵吞枣式学习,“一字不差地阅读”只是做到一部分,更大程度上是以收藏来缓解内心的焦虑。
理性的我明白那个道理:知道只是起点,要会识别和应用那些学习到的认知,才会看出门道,才能真正改善思维模式和行动系统,才能突破“知道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魔咒。
但是,感性的我经常重蹈最初自己在得到付费订阅学习的那段时光,是贪婪地购买和每天听课,过瘾但没有多少真正的成长。这个过程让我想起了《千与千寻》中贪吃的无脸男,千金散尽,只为拥有更多的东西。
万维钢老师提及过一个故事。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曾经在巴西访问和工作了一年,他给巴西学生上了基础物理课,他注意到一个大问题。他发现那些所谓学物理学得好的学生能把各种物理概念和定律背得很,会用公式精确解题,但是他们不知道那些概念的意思是什么,需要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时候他们完全不会做。费曼对此评价:“巴西根本没有在教科学。”
如果上述巴西学生的表现是典型的应试教育,那么这几个月的我很多在应试学习了!再深一步想想,这段时间里我又被表现型人格和贪婪性情绪左右了。
对于解决方案,我目前想到的方法论是统计+衡量指标。
统计是对自己的注意力和时间投入的情况做详细地记录,并在一日一周和一个月做定期复盘。我从2018年9月份开始做了一些记录,然后根据那些内容做了每一周的复盘,但从目前情况下,统计方式依然还有改进空间。我还得再学习格拉宁的《奇特的一生》。
实在的衡量指标是单位时间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例如投入多久的时间做项目,完成了多少项目,同类同规模项目完成的时间是不是越来越短、质量是不是越来越好?
对于投资而言,在行情一定的情况下,投资本金是否在稳定增长?投资成本是否在控制的幅度内增加?投资收益率是否保持了一定水平基础上稳定地提升?等等。每日投入多少时间学习投资技能、了解行业、项目、热点事件等信息、与同行者们交流并适度地拓展人脉圈?
反思录是我对自己的喃喃自语,自说自话,希望自己再折腾再挣扎,知道很多道理,然后尝试践行和验证那些认可的道理,努力过好这一生!
以上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
我是薛三木,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