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也提到了关于临终前的谈话。在这一章节,作者就聚焦在这谈话里。
《最好的告别》第七章 艰难的谈话。
三种医患关系模式
在讲谈话之前,作者给我们介绍了关于医患关系的三种模式:家长型,咨询型,解释型。
家长型,意思是医生是权威,目的是确保病人接受我们认为对他最好的治疗。意思就是我觉得吃红色药片对你比较好,就会要求患者使用红色药片。这是一种最典型的“医生最明白”的模式。
这模式相当普遍。
咨询型,我们告诉患者事实和数据,其他一切随患者来裁决。这可能是很多医生采取的模式了。
因为一切都是病人选的,病人拥有完全的自主。
解释型,在这种关系中,医生的角色是帮助病人,确定他们想要什么。通过了解患者的愿望,告诉他什么,能够帮助他实现优先目标。
这种模式称为共同决策模式。
在面对临终的患者,了解患者愿望尤为重要。但就我们目前的临床状态,很多医生都没办法做,去了解病人的愿望。更不要说为了这个愿望去选择最优解。
作者在这一章节里面讲到了他的父亲——一个泌尿外科的医生。在他70多岁的某一天突然查出了脊髓肿瘤,而且已经压迫神经,他的右手已经渐渐失去了感觉。
一开始所有医生都建议她做手术,但手术的风险就是瘫痪。但这个医生他不愿意和轮椅打交道,至少不是现在。
作者咨询了好几个医生,最终有一个医生告诉她,如果他父亲不愿意做手术,那他可以等到他愿意做的时候。
而后面随着肿瘤越来越大,他父亲最终接受了手术治疗——在三年后。但在此之前他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工作。
无疑,在这一段时间里,他的生活质量是能够得到保障的。
然而灾难在手术之后,有医生建议他做化疗,并且认为化疗对他来说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和他父亲都接受了。
灾难从此降临,接受化疗之后,他父亲的肿瘤并没有缩小,反而有增长的趋势。后来她渐渐不能行走了,摔了好几次之后,他终于决定停止化疗,并选择临终服务。
并不是说所有的治疗都没有效果,这个主要是看对于患者来说,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
在文章中,对于作者的父亲来说,刚开始发现肿瘤的时候,他最重要的东西是能够自由活动。而到了后期,他最重要的是能够和家人交谈以及写文章。
生命的长短对他来说不是最重要的。
所以他放弃了化疗,保证自己的生活质量。
最后跟大家总结一下作者提到的关于艰难谈话的一些方法。
1.非暴力沟通。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我很担心,下一次出现这些情况会没办法预料,而且会越来越频繁。
2.了解对患者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
3.询问,告诉,询问。询问你的患者,问他想要知道什么,然后你告诉他答案,再询问,如此往复。
在这里面最重要的是沟通技巧,要让患者知道并且感受到你是跟他站在同一战线的,你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帮助他。
艰难谈话,从“我很担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