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子沫
有一位朋友,深谙时装哲学,她这样说:“脸上的氛围不好,穿什么都不会好看。听一段音乐让表情柔和下来,再去试衣服吧!”她的穿衣理念是令是穿令自己舒适的衣服,让自己感觉爱自己、爱生活。由内而外,由外而内,我们往往忽略本质,而过分关注表象。
听一位友人讲她在普罗旺斯的日子。她从不习惯赶时间,即使旅行也是如此。起床把音乐打开,再决定穿什么衣服。清晨哼着歌曲,有时歌曲没唱完,就走到大门口了,那么她会索性坐下来,唱完歌再走。她会为自己营造一种氛围,一种从心情到面容上的氛围。
心里的氛围不好,脸上的氛围也不会好,穿什么、吃什么、用什么都是无济于事的。想想人生也是很奇妙的事,一切最后还是都表现在了脸上,这也许是一种极致的公平。
正巧刚看完村上春树的一本书,记住了书中的一个细节:一位曾经很美丽的女子,再见时依然漂亮,但失去了色彩和热度。“曾经这个内敛的女子,她的光和热从周身的缝隙中自动向外喷射”,可是再见到她时,这种东西已经消失,“简直像有人绕到身后,把电源插头给拔掉了”。书中还有一位女子也是如此,多年后再见,作者用了一句“显得色彩暗淡”。虽然外表几乎没有变化,照旧是个大美人,身材也好,但是跟从前相比,“色彩淡去很多。连脑子似乎也变笨了,说话索然无味,观点平庸至极”。美丽的外表反而让人一旁看着都心情沉重,“产生怯意”。
这是因为脸上的氛围变了,没有活力和热度,美变得凝滞,像是空心人。这与年龄无关,只与心境变化有关。
一位朋友五十岁才开始接触英文,她说自己像浑身毛孔都张开一样吸收新东西。她提到一个场景,令我印象深刻。他家有固定的咖啡,时间这个时间是她和先生用来读诗的。二十分钟,一杯咖啡,一首小诗,诵读谈论间,心灵得到滋养。这样的氛围总是令人感慨的,很容易做到,但很少有人去把一件小事变成一种仪式。
心里的氛围,脸上的氛围,细想想真是令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