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迷妹之于马薇薇,是“我从来不在人多的地方说爱你”的浪漫,可是我喜欢张嘉佳啊,却是整个宇宙都知道的事情。
这宇宙很小,说得官方一点就是我的朋友圈,说得土气一点就是认识我的所有人,说得自私一点,就是我的所有放肆。
所以得赶在自己江郎才尽之前,把这份持续了三年的喜欢写出来。我没有某迷妹那样的文学功底,没有她的见多识广,但我尽量用我斑驳的文字,还原出这一个给我希望和光的张嘉佳。
高考结束之后很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最美好的不是如愿以偿,而是阴差阳错。那我想,初识张嘉佳,应该也是一种阴差阳错。那本记录着张嘉佳新书的杂志早不知道埋在了高二的哪个夜晚,哪条桌椅里,可是这个自带三百瓶伏特加酒味和南大第一才子光环的中年大叔,却从此住进了我的生活里。
他遥远,喜欢了三年依旧不得见面;他爆红,一年内从无名小卒到新晋导演;他忙碌,忙到两次心脏病发反而导致没时间得抑郁症。他依旧真实,和没红之前一样,一有空就钻进自己的小酒吧里安享清闲。
他逐渐变成越来越优秀的他,可是我还在原地。
高二末,大概读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两遍后,决定把书上好听的句子抄一遍,句子太多,密密麻麻十页纸张,趴满了张嘉佳的才华,不背下来太可惜了。
喜欢他的初期,我的作文得到了拯救。从热门“如山间清泉的风,如古城温暖的光”到鲜为人知“躺下自己就是一片湖”诸如此类的文艺句子中,开膛破肚化为己用,最后升华出一大段空话堆砌到固定化模式的议论文里。所以高中,尤其是高三时候,写文章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后来就对喜欢张嘉佳这件事产生了质疑。事实上,我对任何喜欢或者即将喜欢的人和事物,都是怀有质疑的,不敢轻易喜欢,怕对方不够优秀,怕自己不够坚持,一来二去,十七年就没喜欢过一个明星或者作家,索性这种对遥远人物的喜欢蓄谋十七年,终于成型,在一个中年大叔面前一一绽放。
因为在质疑之后,更加坚信,他足够优秀,我可以坚持。
开微博之后,才算真正靠近他的生活。他对粉丝真好啊,他说读者是最懂他的一类人群,却也是无法一一接触的无数个体,他经常抽奖,不送钱,送零食,特大袋的那种,虽然我一次都没有抽中过,但是依旧要为他不停地转发评论点赞。
qq用来联络好友,微信用来投票点赞,微博就用来存放他。
这个人太傻,一个小姑娘伪装成病危的孝女找他借钱,他不由分说打了十几万,之后转发,亲生的读者们跟着他的步伐也开始给小姑娘汇钱。几个小时后姑娘被查出诈骗身份,张嘉佳立即发布微博并于第二天写出一封长长的道歉信,只一句,“因为这世上有太多恶意,所以善意更不该妥协。”便不再追究。这个人又何止不是因为太善良。
他拍完电影自掏腰包去校园开见面会,南抵厦门北达哈尔滨,明明拍电影那么累,却不给自己一点休息的时间,继续忙起来。
想要写出一个人的好真的太难了。
别人都是因为独木舟才知道张嘉佳的存在,而我则恰恰相反。独木舟、卢思浩、韩今谅...张嘉佳就好像是一道门,开启了我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有太多文艺青年,他们怀揣自己独特的价值观横冲直撞又踉踉跄跄地生活,写自己的文字,功过留与世人笑说。
而我不喜欢卢思浩,他笔尖有太多张嘉佳的影子,说文字抄袭可能有点过分,但是这种相似性,让我对他没有好感。一个值得喜欢的作家,就应该有自成一派的威风。
他没有,没有就算了!居然模仿别人!别人也就算了!张嘉佳!这世上只有一个!
独木舟却不一样,我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姑娘,她把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管理的很是有趣,就像是在写日记一样记录生活的琐碎,我喜欢那种不刻意和随心所欲。更多时候,她是一种遥远的相似性,我希望经年之后,不止认识她,而是成为她。
张嘉佳的公众号有一个和别人都不一样的地方——他从未开过赞赏功能,这也是我喜欢他的原因之一,在他能掌控的范围内,尽量不让粉丝花钱,难为他如此这般用心良苦。
他的微博私信也逐渐变成了我的树洞,难过的时候总要过去说一说,大学整整一年,有太多不为人知的情绪无处安放,于是我把他们全部打出来发送给张嘉佳,从没有获得一个已读,从来也都是自动回复,坏情绪过去之后,有时候看着自己曾经傻傻的留言,也会想笑,但更多的,真安心。
qq空间变质的年龄,幸好,我找到了这么一个树洞。
翻他的微博也成为了我治愈不开心的一种方法,炒鸡有效的,每次看到那么多如我一般默默喜欢着他的迷妹,评论着那么多矫情的文字,不会反感,因为她们,本来就是我的相似性。
2015-2016与我而言有很多不好的事情发生,这种不幸甚至让我萌生一种凡是靠近我的人都会受到沾染的想法。前几天张嘉佳生病住院我亦这样想。可是,这两年里,他明明发展的很好啊不是吗,书依旧马不停蹄地为人所知,电影顺顺利利拍完,和偶像交起朋友,粉丝从700+逐渐破千万。这些都是他的成功啊~
为他高兴的同时,也希望自己不要辜负这份遥远的力量,总会变好的。
张嘉佳,赞美你包容你都是我的使命。
张嘉佳,努力生活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这些拙劣的文字,写不出你千分万分之一好。
可是,它们全部生在我心里,千倍万倍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