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世界专题推荐:
这篇文章最突出之处是从小人物的日常的语言中读出了人生感悟,这是读书最大的收获。分析细致,切中肯綮,娓娓道来。申请理事会超赞支持。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的名声和地位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不可小觑,因此吸引了大量的专职研究人员和兴趣爱好者一遍又一遍地深耕细挖,以期从中得到新的启示。今天我就其中一个特别微小的点简述己见,不喜勿喷。
众所周知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第一次是年关将近,家中因无钱买吃穿,王狗儿正为日子熬煎生闷气。丈母娘刘姥姥看不过去就想起早些年和荣国府认过亲戚,建议能否上门去攀亲顺便打点秋风。可是王狗儿觉得丢人现眼,恪守“遭难莫寻亲”的古训,死活不去。于是刘姥姥说出了一句至理名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还说了一句:“人家拔一根毫毛,也比我们的腰粗……”
于是她领着外孙板儿就去了。通过熟人引见,刘姥姥见到了混得风生水起的王熙凤。不仅婆孙两个长了见识,吃了一顿大餐,还得了二十两银子。带回来不仅一家人和和睦睦,还过了一个肥年。
第二次刘姥姥带着土产品进大观园,一是为了感谢,二是为了联络感情。对刘姥姥来说,这可以说是重头戏。虽然好多人瞧不起她这个乡巴佬,被人捉弄嘲笑。可她不仅逢人就问好,更是装疯卖傻,说出了很多搞笑话语,比如,“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贾母年事已高,一天就图个乐。其实,她从诸多事件之中都嗅出了家族败落的危机,可是这艘看似辉煌却处处隐藏着危险的百年老船,到底要驶向哪里?这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因此她有时候也装聋作哑。
另外,只有老年人最懂老年人。刘姥姥这一系列的行为举止博得很多人的好感,更重要的是博得当家人贾母的好感。为此不仅得了银两,还得了好多旧衣服。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处在什么地位说什么话,刘姥姥的情商可以说高得吓人。这也是饱经生活之苦之后慢慢磨练出来的。尊严是什么?如果吃不饱穿不暖了,还要什么尊严呢?
刘姥姥第三次进大观园,看到了病重的王熙凤。王熙凤深知大势已去,再也没有人瞧不起和捉弄刘姥姥了。病榻上的王熙凤更是把自己的女儿巧儿托付给了刘姥姥,让她代为照顾。
果不其然,贾府被抄以后,可怜的巧姐竟然被亲舅舅卖到了妓院。刘姥姥得知后,经过多方打听,历经跋涉才找到乔姐。可是老鸨子死活不同意,最后经过刘姥姥多方争取,变卖了所有家产才赎出乔姐,深刻地演绎了“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的震撼大片。
虽然王熙凤得势时到处得罪人,风风火火,心狠毒辣,可是如果当初没有给刘姥姥这二十两银子,怎么会结下如此的缘分呢?二十两银子,对那么一个大家族来说,一顿饭钱的零头都不够。可是对穷苦人来说,可能就是一家人几个月甚至一年的花销。
这一点笔者深有体会,笔者曾经在工地上给大老板的藏獒投过肉,那可是牛肉啊,那家伙一天的开销,没法说?各位读者自己脑补吧!有时候真是活生生应了那句话:真tm活得不如狗,这是自我调侃啊。
正是因为这二十两银子为女儿换来了后面的福分,助其逃出了魔窟,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这难道不是冥冥之中,自有因果吗?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王志文主演的《黑冰》,最后走投无路的郭小鹏谁都不相信,唯独被一个边境上与世隔绝的农村妇女感动。因为他曾经帮过她的儿子,这对辉煌时候的他来说,多少人排着队想要见他,他都没工夫。可现如今,身边空无一人,只有这个农村大妈不管他做了什么,她只认他是恩人,愿意收留他,愿意给他饭吃。这也难道不是冥冥之中,自有因果吗?
所以,人生在世,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金满箱,银满箱,都如过眼云烟,转眼就成了别人的嫁衣。只有在落难的时候谁肯义无反顾地站在你这边,这才是最重要的。可是没有因,哪有果?
所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