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生活》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丽斯.门罗——在晚年写的最后一部短篇小说合集,本文将要分析的故事是其中第9篇小说《湖景在望》。
这篇小说讲的是一个渐渐失去记忆的女人的经历,带有门罗自身的影子。她在这本小说出版后,接受《纽约客》的采访时,谈到这将会是她的最后一本小说,因为她本人出现了记忆衰退的迹象。
这篇故事用了一个全新的讲述手法:
南希的记忆渐渐衰退,她自尊而又敏感,渴望治好病情,又羞于对外承认。她被安排检查大脑,却需要去另一个镇上。她担心第二天去找不到地方,迟到会被医生看轻,决定当天下午就先去找到地方。
她独自一人前去,因为老公有自己的时间安排。然而她的进展并不顺利,镇上的医院并没有要找的医生,而且镇上的人对她都很漠然,甚至无礼。
她四处乱逛,偶遇了一个热爱园艺的男人。那个男人对她非常友好,给了她贴心的帮助,并提醒她可以去镇外的疗养院看看。
她对那个男人产生了好感,但在快出镇时,发现那个男人似乎在跟别人讲话,嘲笑她。
在疗养院,南希到处都找不到一个人,先是沮丧,继而愤愤不平,乃至绝望,她想回家,然而疗养院的大门再也打不开了。
“拿你怎么办好呢?我们只不过想让你穿上睡袍。你却吵吵闹闹,像一只害怕被做成晚餐的小鸡。”护士桑迪对南希说。
小说最后几句对话,将整个剧情都颠覆了:原来南希所有的遭遇,都不过是她脑子里的回忆,她只不过是做了一个有关过去的梦。
她被困在了过去,与现实失去了联系。湖景在望,她想离开疗养院,可是她再也走不出去了。
这篇小说表达了6大主题:
1.婚姻里的孤独
护士通知她去徐门镇做脑部检查,她听成了“许门”--希腊神话里的婚姻之神,并开玩笑说,“天哪,是个婚姻专家啊。”
“她丈夫可以陪她一起,但她知道他想看电视转播的一场足球赛。他是个经济学家,晚上的一半时间花在看体育节目上,另一半则用来写书。”
她看到徐门镇上的一个妇女,在和一个不可能是她丈夫的男人说话,理由是“他们待彼此都太热诚了。”
2.老年人的被歧视
徐门的路标上写着人口,1553,似乎一个都不能少。其实,老年人是可有可无,不受欢迎的。
她了解到,曾经有人想在这里的废弃工厂办疗养院,被镇里拒绝了,理由是“如此一来周边就会有很多老人,让人感到消沉。”
她的记忆力在下降,她没有感受到别人的关怀,而是在时刻担心别人的嘲笑。
3.无法适应变化的世界
过去几年的变化是,专科医生的诊所散布在各地。不是所有的镇子都有医院,而且你去了之后还得费神去找医生。
过去的镇子,邻里之间关系和睦,对外来人很热心。现在的镇子,人们都关闭户,并对外来人冷漠而无理。当她询问医生的住处时,被他们反问为什么要找医生。羞于谈及病情的她,只好走开了。
她无法靠过去的经验找到医生,因为现在电话簿和电话亭都没有了。
4.对过往青春的怀念
她看到了一个倒骑车的小孩,还有一个看年纪做他的妈妈可能太老的女人--但看上去仍然非常苗条,充满活力。
她认为徐门镇,曾经经历过美好的年代,但现在本应摆放精美珠宝的橱窗,堆满了各种廉价的废物。
她羡慕那个女人的活力,她也曾经历过美好的年华,可是一切已离她而去。她多想让时光倒流,回到过去。
就像她的这个梦,她对护士说她梦到了“过去我丈夫活着而我还开车的时候。”
5.对死亡的恐慌
她在徐门发现了一个带钟塔的砖石建筑,钟表已经停摆。夏日的花朵怒放,从
花坛里满溢出来,泼洒出来。
然而,当她爬上草坪后,却发现这里不是学校,而是一家殡仪馆。
6.对年老孤苦无依的控诉
疗养院给老人们提供了迷人的环境,从这里能看到湖景;里面的楼房色彩鲜艳,看上去仿佛在欢迎来客。
这里的一切看上去都那么令人愉快,却并不假装要为老年人服务。他们把老年人早早地推上床,每个地方都是这样的套路。
她感觉不被人理睬,被困在了这里,她想着要离开这里,却永远实现不了了。现实是她太老了,她的脑子彻底糊涂,她没有这个能力了,只能在梦中缅怀过去。
这篇小说将哥特式写作风格发挥到了极致。之前的8篇小说,有些惊悚因素,但还带有些许留白,给人些许希望,而这一篇整体就是惊悚了,仿佛布满了不祥的阴云,随时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
生命还在,而人的记忆渐渐的消失,就像握不住的沙子,越想抓紧,越会流逝。人渐渐被失忆所吞噬,这不仅带来情感上的混乱,更带来生命活力的加速流逝感,想拼劲全力地逃离,却摆脱不了死神的紧紧相随。
南希自尊要强的性格仿若还在坚持,行走自如的记忆仿若近在眼前,然而,生活的真相就是所有的一切已经不在,她被时光吞噬了,只剩下了一个无可奈何、任人摆布的躯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