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12岁。
小学六年级下半学期,为了能考上对口的重点中学,我转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学校。离家有点远,我要自己走大约20分钟,走到车站再坐几站电车到家。中午回不了家,妈妈正好有个朋友住在学校附近,我中午就在这个阿姨家吃饭。
学校里我一个人也不认识,原来熟悉的同学老师一下子都从生活中消失了,中午要跟以前完全陌生的阿姨一家一起吃饭,饮食习惯完全不同,就连跟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间也缩短很多。我的内心其实有很多的害怕不安无助,但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
好在,当时学校同期还有几个转过来准备考中学的学生,我们属于同类,于是就成了朋友。
发生故事那天,我已经忘了之前是怎样的经过,好象是她们在聊一个在学校里属于恶霸类的男孩,好象要为谁打抱不平。
然后突然有人问我:“你敢不敢扇他一巴掌?”
我麻溜地回答:“敢!”
然后几个女孩子就开始策划要在那男孩下午一来学校,我们就动手,我打头阵,接着是谁和谁。
那时候,我心里完全没意识,这就是打群架啊!
心里打着鼓,时间一直滴答滴答的走着。
当那男孩进了校门后,我就迎上去,扇了他一巴掌。
“啪!”声音如此清脆而且很大声,我打完就愣在原地了,这么大的声音把我惊住了。
那男孩也愣了一下,但他反应快,反手就扇了我一巴掌。
接下来的事我就记不清了,也忘记了我的同党有没有继续动手,好象场面混乱了一阵,我就被人拉走了。
事后,一群女孩子特别兴奋,拼命地夸我勇敢厉害够磁!我的心里,却更多的是后悔和懊恼,因为被人扇了巴掌觉得没面子,因为没再扇回去觉得自己反应太慢。
那是我唯一一次打架。如果我以前的老师同学们听说,他们肯定不相信,因为他们绝对不相信平素乖巧的尖子生的我会干出这种事啊!
好在不久就中考了,我考上了那所目标的重点中学,那段经历也渐渐淡忘了。很快,生活开始了新的轨道,我在大家面前又是一个普通的话不多的女孩了。
今天,鼓励咨询+自由书写的第四天。要想一个1-18之间的数字,我想到的是12,然后回想我12岁那年正好是小学毕业上了初一,然后想到了这件往事。慢慢记录下来的过程中,我才突然意识到,为什么我会去参与打群架,原来是我太急于去融入一个集体,迫切需要找到归属感,所以,这个小圈子中认为对的事我就要去做;我要去打头阵,是为了体现我的价值感啊!
阿德勒认为,人类所有行为的首要目标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这样就不难理解当时我的行为了。当我插班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原来的归属感完全没有了,我会觉得自己不属于这个新的班级,就产生不安全感,所以急需进入一个新的团体,并且要做出一些行为,来证明自己在这个集体中的价值和重要性,来找到自己的位置。
啊!多么意外而可贵的发现!
如果我没有把这段经历写下来,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有这样的突破!
当我明白了我当时行为的目的所在(即使是无意识的目的),我就能说出鼓励的话了。要知道在没这个觉察前,我还不知道要怎么鼓鼓励,难道鼓励带头打架?还是鼓励挨打后没哭?哈哈
现在,假设那个12岁的我和现在的我一起坐在沙发上,我会对她说:
丹丹,你还只是个小学生,就要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去上学,这很不容易,但你做到了。你不认识他们,不知道他们以前发生了什么事,而其他同学彼此间非常熟悉,没人跟你一起玩一起说话。你中午要到陌生的阿姨家吃饭,你不敢说话不敢夹菜,中午吃的是稀饭你吃不饱也不敢说。我看到了你的难处,你的困惑和不安,知道你那时很孤单,也看到你即使面对困难,也依然一个人扛下来,坚持每天上学,克服了很多困难,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达成了目标。即使有一些难堪的经历,你也通过它们拿到了你的收获,比如,你知道了打架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同时你也交到了新的朋友。
每一种经历都是一种成长,它会在你以后的生活中逐渐磨炼成金,闪烁在你成长的道路上。这就是你的流金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