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受母亲的影响。母亲是一个乐于帮助他人的人,在我的印象里,只要他人有求于她,她必尽力而为。
乐于助人是中华传统美德,我们经常这么教育小孩。这是一种社会契约,谁都有可能遇到困难,谁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人人互助,人心互暖,社会才能充满爱!
“有求必应”,“无求”也“必应”。助人,分为主动与被动!主动的帮助人,是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二话不说,出手相助!另一种是:被动的帮忙,是别人有事来求,我尽力相助!善良的人,当别人有所求时,必然出手相助,久而久之,便被奉为“好人”!
母亲就是这样的人。但她有时候也并非真的能帮上忙,或者说,帮上忙其实也比较为难自己。但“好人”的名号,就是要你以后经常帮助别人,不是力所能及,而是要尽力,尽其所有而为之!——这是非常霸道的强盗思维!所以,“好人”并不好当,好人也不开心!
当你成了一个“有求必应”的“好人”时,别人的事,就是你的事,而你自己的事,可能就会被耽搁。不懂拒绝,是“老好人”一道过不去的坎!
现在,宁愿做一个薄情的坏人,能力之内的乐意,我会帮助,不是你把我的帮助当成应当。他人的学会感谢,是我帮助的底线!
不是每一次的拔刀相助,都能得到他人的认可。不是我不想做好人,只是做好人也要有个度,这个“度”就是要在保护自己的情况下,才能做。
网络里很火的一句话: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拒绝做一个“老好人”!可以善良,但是不能毫无防备,毫无底线的善良。
有求必应,是最廉价的善良。当一个人有求必应付出所有时,都是最为廉价的,往往最不会被珍惜和尊重。感情就是是这样,付出最多的一方,都是伤得最深的。别人从你的身上,容易得到时,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索取,直至把你的一切都榨干后,才拍拍屁股走人。而当你需要帮助时,那个你曾经帮过的人,头也不回地尽情的无视你。
大多数的感情都是建立在利益的前提上。与其廉价的善良,不如高贵的提升自己的价值。
你对别人有求必应,别人未必对你“有求必应”,人与人之间,从来不会画上等号。
别总是委屈了自己,成全了别人。帮助别人的事,量力而行。在风险可控和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才可以出手帮忙。
比起做一个廉价的老好人,宁愿做一只薄情的吸血鬼!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