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家长们抱怨:
我的孩子可喜欢看书了,每天都在看,可就是不会写作文,学习也上不去……
为什么有的儿童读了很多书,还是在原地打转,对于学习和将来的工作没有多大的帮助?
我估计这些问题是大部分家长们的心声。
这就说明,我们的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都有问题。只有内容和方法对了,才能真正做到“阅读为王”,学为己用。
这段时间,我在学习《阅读为王》这本书。
这是一本小学阶梯阅读课程实操手册,教我们的孩子怎样一步步的去阅读,真正学会阅读,并能学以致用。
在我们家长的思想观念里,应该有这种意识:
我们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培养孩子?
学会了阅读,其实就是有了学习的力量。阅读力量的大小决定了学生一生的学习成就、事业成就。
许多专家谈阅读书籍的组成,谈阅读的分类,谈儿童阅读都说到非虚构类图书阅读的重要性。
什么是非虚构类图书呢?
文学类书籍是虚构类书籍,历史、哲学、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心理学等书籍,就是非虚构书籍,而且这些都是实用的阅读书籍。
我们阅读的真实用处,是为理解而读,为解决自己的问题而读。
所以课外阅读不是读那些消遣娱乐搞笑的漫画书,也不只是读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书,还要通过阅读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家长必须要过问孩子读的是什么书,尽量指导儿童读有用的书,进行有用的阅读,通过阅读来学习。
阅读专家们把阅读分为“学习阅读”和“用阅读来学习”两个阶段。
以前带学生们阅读的时候,常常只重视了对他们阅读兴趣动机的激发,缺乏阅读策略方面的指导,缺乏科学历史类书籍阅读策略方面的指导,却并没有提升多少阅读能力。爱阅读和有阅读能力是两回事。一定有不少人想过这个问题,却无从下手,甚至不清楚阅读能力的内涵是什么。
如今帮助儿童提高阅读更有难度的书的能力,已经成为国际共识。
与“学习阅读”相对应的是“用阅读学习"。
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问题,孩子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还是不会写作文啊?
这就是我们孩子的读书方法有问题。没有提高写作水平,是因为孩子只追求情节,不会用正确的方法阅读,没有发现作者的写作模式,也没有刻意练习。
最高水平的阅读者会把自己当作一个写作者,能够站在和写作者同样的高度,用创作者和研究者的心态来阅读一本书。
即使水平较低的阅读者,也可以获得足够多的新鲜信息,让自己变得有话可说,可以更好地写作,更好的与人交流。
所以通过阅读是可以提高写作水平的。
我们家长带领儿童阅读,要努力拓展儿童的智力背景。
很多人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时候,记得最清楚的大概是这样的话:
孩子成绩越差,就越应该让孩子更多地阅读,那些阅读都将成为他们学习的智力背景。
他说的“智力背景”,很多时候指的是科学、历史、政治、经济等学科的书籍。
苏霍姆林斯基说,必须识记的材料越复杂,必须保持在记忆里的概括、结论规则越多,学习过程的“智力背景”就应当越广阔。
很多人看到“智力背景”这个词,只想到大量阅读,却没有看到苏霍姆林斯基在指导儿童阅读什么。
他所说的“智力背景”,都是这样的非虚构类的与所教学科密切相关的书籍所建构的。读书不仅要拓展智力背景,还要考虑用什么样的书,拓展什么样的智力背景。
在我们的认知里,有成就的人,个个读书多,见识广,谈笑风生、思维敏捷,言论质地有声,能从阅读中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方法。
确实是这样,因为好的阅读能提高人的思维品质。
为什么要读书?
这个问题如果我们没有想清楚,就不可能真正爱上阅读,读书无用是因为读了无用的书,用了无用的方式在读。学习阅读,通过阅读学习,拓宽智力背景,提升思维品质,这几点没有做好就会“读书无用”。
“学习”一词的含义就含有研究和创造的意义。这个词意提醒我们,对死记硬背要有足够的警惕。
工业时代需要大量产业工人,需要的是“工具型”人才,对普通工人的要求是不需要进行太多研究与创造的,所以那个时代的学习方式更强调机械重复和死记硬背。
当代中国已经处于转型期,很多地方的教育已经落伍,很多家长可能都在用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而不自知。
死记硬背和只求娱乐都是学习的大敌。用研究的方式来阅读,才能实现阅读水平的飞跃。
想清楚死记硬背的危害和研究创造的好处,我们就开始把杜绝死记硬背、多研究创造作为开展一切阅读活动的重要原则。
我们家长要时刻牢记:
阅读的力量越大,孩子的学习能力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