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收藏了一份推荐给20岁女孩的书单,10本书的介绍看下来,每一本我都饶有兴趣,然而第一本让我迫不及待立刻去读的,是《真实的幸福》。书名很鸡汤,不过请放心食用,作者给了汤匙哒!本书是一本解读积极心理学的科学读物,天生抑郁的人读过之后,会了解幸福的人看问题的方式,学会后天乐观和幸福。
书里让我印象最深的幸福小窍门,有以下三条:
1、乐观地解读事件
2、满意比愉悦更值得追求
3、发挥优势和美德
这可是高度浓缩的三条啊,我熬了好几个晚上看完厚厚一本书总结出的幸福秘诀耶!看名字不知所云?不要方,待我一条条解释。
乐观地解读事件
很多人把社会地位与幸福挂钩,认为那些赢取白富美的CEO人生赢家,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认为自己的不幸福,是源于自己不够优秀。于是你开始努力、上进,以为成为自己眼中那个“厉害的人”,幸福就会接踵而至。这个思想的来源或许和天朝的应试教育有关,老师们提倡大家为了将来的幸福努力学习,但老师骗了我们。当然,为了幸福而努力这一点我认可,我不认可的是幸福来源于取得成功。有人解释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实不然,谁说家里有本难念的经,就不可以幸福了?幸福快乐与否,并不在于一个人多么成功,而在于看待事件的方式。
书中说,乐观者倾向于将好事理解为永久不变,归因于自己的功劳;将坏事理解为暂时的,归因于环境因素、不可抗力,认为只是生活的一个方面糟糕而已。悲观者恰恰相反,认为好事是暂时的,是运气;却认为坏事是永恒的,是自己的错,而且波及生活其他方面。举个栗子,同样考了倒数第一,悲观的人觉得自己就是这么笨,再努力也没用,不仅考试差,人生的其他方面一定也会因为自己差劲而失败。而乐观的人会这样想,这一次考试的内容刚好考到不擅长的地方,自己没有认真复习导致发挥不好,如果下次认真准备,就会考出好成绩。这样,悲观的人仅仅因为一次失败而放弃了整个人生。乐观的人不仅没有因为成绩一蹶不振,反而总结出为了提高成绩而采取的行动。两种思维方式,让同一件事情有了不同的感情色彩。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是九寨沟旅行,有人看到了“人山人海”,有人看到了“人间仙境”。
我曾经是一个经不起失败的人,源于用了悲观的方式去解读失败,把失败看得过于重,任何小小的失败就让我完全否定自己。其实,失败并没那么可怕,对于智者来说,自我的成败跟大千世界的大喜大悲相比,根本不值一提。这样一想,容易被失败击溃的人或许太自大了吧。后来,我发现有一个治疗抑郁的偏方,那就是看天文学纪录片,走出地球看看宇宙,才觉得人类如此渺小,自己的痛苦与欢乐不过沧海一粟。嗯,除了上述的乐观解读法,这个偏方也强烈安利给大家。我还听说过看恐怖片的治愈力也是max,大家可以深更半夜一个人在家试试看(纯洁的微笑)。
满意比愉悦更值得追求
幸福感可以分为愉悦和满意两种感受。愉悦是感官上的、短暂的,比如吃麻辣小龙虾;满意是需要心流体验的挑战性行为的副产品,比如读书、运动。作者提倡在两者皆可得的情况下,去做带给你满意感的事情。
举个自己的栗子。我上周末才去骑过一次车,以为全程只要30公里,没想到一去一回其实是60公里,骑的过程难受到炸裂,那屁股疼得开花啊。然而到终点后整个人都好极了,完成了自己从未想过的事情,觉得付出的汗水都是值得的。
我当过游戏策划,游戏设计中有个常用的术语叫“心流体验”,没错,就是作者所说达到满意的必经之路。什么是心流体验呢,简单说就是完成一个难度略高于能力的事情的时候,你的内心活动。难度太低的事情做起来枯燥,难度太高的事情给人深刻的挫败感,找到合适自己的难度就会进入心流体验,此时你会进入一种与世隔绝的内心状态,仿佛时间静止,只剩你和眼前的难题。游戏之所以让那么多人上瘾,就是源于创造了心流体验。这就解释了玩家“找虐”的原因,某游戏在新手村一不留神就挂在小怪手中,正好满足了操作高手对心流的追求。(然而对我来说,那是一百分的挫败感啊!)
所以,按照作者的观点,多玩游戏吧(误)。讲正经,达成心流体验有个规律,是做自己有主动参与感的事情,比如我现在在做的事情——写文章。我倒是觉得,主动参与的事情会让我拓展生命的宽度,让记忆节点增加一条印记,而被动的事情往往体验完就忘记。所以我喜欢做主动参与的事情,毕竟拓展生命宽度是我一生的主题。
发挥优势与美德
说到这里,我又要批判一个应试教育带来的思维习惯了——补短思维。大家一定都有这样的经历,读书的时候,越不擅长的学科,越被教育要多练习。其实无论是幸福和成功,秘诀都在于做着发挥出自己优势的事情啊!
当然,这么做的前提是足够了解自己的优势,不够了解自己的可以上网搜测试题做哦。比如说我测出的优势是好奇、爱学习、诚实,那么我就要趁着学习能力还比较强的年龄多多学习感兴趣的东西,去旅行和体验新奇事物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然后保持诚实待人的品质。而另外一些人,也许偏偏不擅长学习,也没有好奇心,但是很善良、勇敢,那么适合他们做的事情就是志愿者、消防员。每个人都在最合适的位置,这个社会就会以最和谐的方式运转。
总结
我曾经以为,聪慧者比愚笨者更快乐,因为聪慧者深谙苦痛的根源但无能为力。现在我才知道,沉湎于苦痛的人仅仅是聪,还做不到慧。智慧的人不仅深谙苦痛,还有能力做出改变。很庆幸在23岁读到这本书,学会用积极心理学指导自己去获得幸福,愿所有读到这篇文章的人,都能用更积极的方式去度过每一天,过上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