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励志书号召我们要给自己的人生设定一套明确的目标,然后将这个最终人生目标拆分成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分步执行,听起来就像《小王子》电影里面的小女孩妈妈制作的那块“目标板”。再加上各种专家出的书,告诉我们完成目标之外,还要定期回顾这些目标的执行情况,时刻提醒自己要在正确的方向上努力奋斗。在有些公司和机构,这些目标都被包装成口号,贴在墙上最显眼的位置,甚至每天早上都要喊几遍。
强化目标,真的有用吗?
你有没有想过人给自己设定目标,也许不是因为那些有明确目标的人过得很好,而是来自于人自己的一种心理需求呢?
政府行政部门或国企的很多部门每年都有考核目标,单位领导每天想的是如何完成这个目标。于是,传统的管理学发明了一个词,叫做“目标驱动法”。不用多说,看看那些只为搞业绩的单位,政府行政单位为群众正真做了多少实事?国企的部门正真做了多少对社会有用的东西?
就像很多登山者爱说“山就在那里”,他们为了心中的那个顶峰话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准备,最终很多人葬身在半途。
心理学家的分析是:对这些人来说,目标“已经不仅仅是目标了”,“目标”已经成为了他们的自我身份认同。
我为什么?——因为山就在那里。
我是谁?——登山者。
有了登顶这个目标,我生活中一切事物才有了方向,我才能好好活下去。
那些呆着明确目标活着的人之所以如此重视“目标”,是因为他们害怕“不确定性”。
当人生有了明确的目标,生活就可以按照这个目标展开,就可以制定一份很详细的计划,就可以明确每一步要做什么,对生活的掌控感就有了。这种感觉越来越好,觉得生活非常充实,每天都有干劲。因为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感觉能够掌控生活了,就不会关注其他的事情了。
但是,非常明确的目标,其实是有害的。
一个坏处就是,你为了这个实现这个目标而犯规、作假,不择手段完成任务。就像小学的时候我们发明的神器:将几支笔粘起来整合在一起写字应付老师布置的的作业。另一个坏处就是,就像“热手谬误(Hot-hand fallacy
)”,你每天不断执行计划收获结果,如果有一天你完成一个阶段的目标的时候发现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你会损失惨重。
那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见机行事,没有机会的时候积累自己,机会来了放手大干。
人应该有一些打的努力方向,但是不应该给自己设定特别具体生硬。
1.不要问自己想要什么,还要看看自己手里没有什么工具和条件。不顾条件这顶目标,就是妄想。
2.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先别想着成功了是多大的成就,先想想如果失败了自己能不能承受这个损失。
那么什么是好目标呢?万维刚的标准是:
你到底为了把事情做好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