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阅读的时候,你有分析作者思路的习惯吗?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思考到结论的呢?
说来惭愧,阅读层次还处在读书寻找共鸣,并逐渐向分析主旨的层面过渡。但依然还没有养成分析作者思路的习惯,通常在阅读时会对引起共鸣的话语更感兴趣。但是在读了《超越感觉——批判性思考》后,开始对批判性思考有了理解和认知。
批判性思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对某一个认知的感觉是不靠谱的。要学会“超越感觉”,客观的表述事实,尽可能地少加入自己的判断,或者是臆断。
2.在阅读的时候,你有认真对比自己与作者思路差异的习惯吗?找到差异之后,你应该做些什么?
越是好书,作者引用的好书越多。我常常在想,一个人看一本书能够吸取的知识,可能只有几页,是一本书的1%。而一个人要写一本书也许要看数百本书,才能形成一本像样的书。更别提好书的索引就可能超过百本。
思路的最大差异应该是作者的知识体系更健全,而我的知识体系很松散。多读书多积累是根本是基础!多记录多写作是完善。
3.如果写作的根源是思考,那么,为了提高思考质量,你必须要做的事情都有哪些?
毫无疑问,写作的根源是思考!如果把写作当作是思考的输出,那么思考的源头就是输入,得大量输入。由写字能够想到的输入行为首当其冲就是阅读,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阅读都能给人启发,发人深省。相比之下非虚构说理性的书籍更能发人深省。
除了阅读,还有行动或者做事。可以是长期做一件事,也可以是做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用持续大量阅读和践行来加强输入,激发思考,进而输出。
4.写书,是一种难得的"可以把自己的时间长期重复销售很多次"的时间销售方式;那么,除了写作之外,还有什么活动也是如此的呢?
渐渐明白赚钱最好的途径就是把一次时间投入重复销售很多次。写书是我们身边最容易看到的方式。申请一个专利、写一个程序、设计一个产品、做一次公众演讲、拍一部电影、录制一个唱片…这样的方式都是可以把时间长期重复销售多次的方式。
一生之中,总该为自己做一次或者一件这样的事情。即花一次时间,哪怕久一点,为自己做一个像样的作品,然后去卖很长时间。
5.显然,在另外一些情况下,持续时间投入又是必须的......在什么情况下如此?
卖时间很好的方法是拥有一项技能,与之相对的就是学会一项技能。在学会那项技能之前,必须持续投入足够的时间,才有可能掌握那项技能。那是因为,技能从不会到会,这过程中需要有时间资源来积累行动,进而反馈到身体,形成很强的心理表征,才会运用自如。
比如:学会开车、学会做饭、学会编程、学会英语、学会领导、学会演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