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年青人学习。”
我妈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昨晚十一点过。
因为爷爷得了肝癌晚期的缘故,我和老妈最近的通话次数开始频繁起来,医生说过在医学上已经没有治疗的希望,等同于意已经判了死刑。我们一个家族的人虽然非常难受,但是没有人能改变这一切,所以目前来看都坦然接受。
每次老妈和我聊爷爷的事情,都会说家族里大家今天都聊的是什么,如何去处理某个现象,谁的处理更加得体,谁的处理方式欠缺考虑。
有时候妈妈还会对某些事情有些情绪,而我会去和她分析这些情绪背后的意义,哪些是不值得,哪些事情是不能受情绪影响的。
每次妈妈都会多说很多话,有些事情甚至已经重复了很多遍,但是我依然会顺着妈妈把她说过的话一遍又一遍地再说一次。
我知道母亲有时候就是想把话再说一次,以此显示她和她的儿子还有共同沟通的语言,甚至我有时候能够感觉到母亲还在努力维持她作为母亲的权威感。
但是昨晚,母亲突然说了一句:经过这么多事,她意识到她应该向年青人学习。她意识到外界的环境变化太多了,很多时候她觉得自己不能够去决定了,而应该交给更懂更知道外面情况的年青人,比如我这代人去做决定了。
母亲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我惊讶的同时也非常开心。这意味着这么多年来,我对于母亲的反向沟通非常有效果,但是也没有想到效果好到这种程度。以前我只是觉得我以后可能做的很多决定,能够让母亲得到理解就行,现在看来,效果远比这个好很多。
让母亲这一代人做出观念上的改变,真的很难。人到了那个年龄,重复的生活过了太多年,没有新鲜生活去刺激他们。即使想改变,都不知道该如何改变。
所以母亲说出那番话的时候,我觉得母亲心里的权威感,被她彻底释放了。我们这代人和父母心里最大的隔阂,就是母亲那代人经历的社会变化太小,父母说的话,基本上都会在下一代人身上灵验,从而自古以来就产生了太重的权威感。而我们经历的互联网本质上就是反权威的。两个时代下的意识产物让两代人产生了永远的隔阂。
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的年青一代,和生活在小城市的母亲一代,如何让两代人理解对方,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
比如你如果来到大城市,就会意识到永远都不可能回去了,这种意识你该如何向父母说清楚并得到理解?
你在大城市,非常理解男女到了 30 岁都不结婚的原因,但是每次回到家,你该如何让父母不去催婚,并且理解你口里说的 30 岁男女都不着急结婚。甚至刚到嘴边的“还不想生孩子”,你都没胆量说出来。
你在大城市,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下班回家睡觉,你心里的幸福感和痛苦感,在父母眼里就是大城市这么凄惨的症状。你要如何向他们表达你内心的那种真实感。
我身边有一些朋友向父母非常直接去述说这一切,都会遭遇父母权威式的一顿教育,吓得在家里呆上两三天就赶紧买了机票飞回北京。
父母听见孩子们从大城市带回来的观念,意识到这是在挑战他们的权威,如果他们屈服,意味着他们承认自己跟不上时代,想让父母和自身和解,本身也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大多数情况下,没有足够反思的父母,第一反应就是抵抗这一切,对外的表达就是教育一顿在大城市生活的孩子。
买得起房吗?
为什么还不结婚?你看和你一起长大的谁谁谁都结婚了。
听够了这些废话的我们,心里嘀咕着我们生下来不是为了结婚生子,然后转而看见父母也在沉迷于一些手机上的小游戏,消消乐能够玩一晚上不亦乐乎,网上的养身谣言传闻看得不亦乐乎。
五六年前,我过年回家拿着手机天天玩儿,父母会问:手机就那么好玩儿?就不能陪我们说说话。
这两年回家过年,我看着父母拿着手机哈哈大笑,我会问父母:手机就那么好玩儿?要不出去走走?
我意识到,“教育”父母这件事儿,在成长过程中我一直在做,在未来会变得更加重要。
这一切的变化,你们有经历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