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泗阳膘鸡》的前世今生
菜品介绍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乡土地标菜不仅勾起食客的味蕾
也让很多人回想起家乡的美好记忆
有肥有瘦、老少皆宜的膘鸡
是江苏泗阳的头牌菜
泗阳一般农家,婚丧喜庆置办的宴席大都八碗八碟,也有十碗的,在八大碗或十大碗中,必不可少的是“膘鸡”,因为这道菜是桌席中的第一道菜,所以人们又称他为“头菜”。头菜的制作很有学问,用的主料和配料要按一定的比例才行。客人们评论桌席水平如何、厨师技术如何,往往以“头菜”作为标准。
历史典故
相传明朝末年清兵南下,时任明朝兵部尚书的史可法挥师北上,在桃园(今泗阳)、宿迁、淮安以黄河为屏障筑起百里防线,史可法的指挥部就设在桃源县的崔镇。在数九寒天的一个早晨,厨师忙着杀鸡宰鹅,史可法感到奇怪“不年不节的厨师忙活什么?”一问才知是为了自己的生日,不禁火起“大敌当前,不想着去打仗,还过什么生日”。
便让士兵将鸡、鹅、猪蹄膀送往前线劳军。临走时,史可法吩咐厨师:“中午只许有一道菜。”厨师反复琢磨用一块巴掌大小的肥肉,两个鸡蛋制出味道鲜美的膘鸡来。
后经历代厨师改进,膘鸡口味更加精进,形成现今这道风味独特的泗阳名菜。
制作方式
膘鸡制作相当讲究,它选用瘦猪肉糊、鸡蛋黄、馒头屑、淀粉,用盐、葱、胡椒粉、味精等佐料搅拌均匀,然后摊在百叶上,厚约一寸,再用肥猪肉糊与淀粉、鸡蛋清、葱白等搅拌均匀后,摊在其上后约半寸。
做好后将其放入蒸笼,蒸熟后,上层洁白如玉,下层红如玛瑙,一般先改刀切成片。配以菠菜、葱、姜等佐料,青,红,白三色相映,甚是美观。膘鸡上桌,肉香扑鼻,夹而食之,不肥不腻,娇嫩爽口。
扣碗的做法是把膘鸡切片后,表面朝下,砌在小碗里,上笼蒸热后卡在大碗里,外加汤汁及调味佐料,即可上桌。外观上活像一个大馒头,用筷子轻轻一拨,则一片片各自分了开来。
散烧膘鸡是将其切成方块或片状,配以菠菜(或青菜)和姜、葱等佐料,放在锅里烧开即可装碗。具备青、红、白三色相映的视觉特点,非常美观,令人赏心悦目,食欲大增。
文化底蕴
作家刘水芹在她的散文中写到:“新亲,当然是坐上席,一桌人陪酒,新亲要应答每一个人的礼貌敬酒,称赞一下菜品,呼应一下应景的话题。每上一道菜,大家都是请新亲先夹菜。膘鸡上来了,大家都盯着膘鸡,新亲很紧张,夹一块膘鸡,筷子滑,“吧嗒”,膘鸡掉桌上,新亲不好意思,用筷子在桌子上夹,膘鸡本身就滑,桌子滑,筷子也滑,人又紧张,拿筷子撵一圈子,没有夹起来,后用手抓起来吃了。《新亲撵膘鸡》的故事迅速传开。膘鸡吃了,亲事黄了。
在作家眼中,泗阳的膘鸡已经远远超过了其本身作为食物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其作为一种纽带连接无数乡土人的情怀和心境。膘鸡的美味自然无可言说,品尝过后,其背后的心境更是令人动容。
二0二三年二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