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喜欢讲赔礼道歉,道歉的时候赔点礼,似乎更显诚意。
今天接L小囡放学,看到她手里拿着几根棒棒糖,就问她是从哪儿来的。她说是Q同学给的。
“他为什么要给你棒棒糖?”我问。
“今天他打我了。”
我继续追问了一些细节,原来棒棒糖是赔礼道歉用的。
这位Q同学不是第一次打人了。上次被打的F同学的家长在家长群里发怒,弄得老师很尴尬。据说后来Q同学赔了礼给F同学,这件事就算过去了。
小孩子之间打打闹闹并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一定要善加引导和合理教育。最起码基本的是非对错要让孩子明白并理解。
很显然,这位Q同学并没有从上次的事情中明白打人是不对的,但他明白了打了人给个小礼物就行了。这样的教育完全错了。
我告诉L小囡,如果下次Q同学再打她然后送棒棒糖她,她要说:我不要你的棒棒糖,我希望你以后不要再打人了。
L小囡听了,说:“妈妈,你说得太少了,再多说几句?”
“那你想再说什么呀?”我引导着。
“我要说老是打人,以后小学也读不好了,中学也读不好了!”看她说得义正严辞,我心里闪过一个念头:或许以后也是当老师的。
尽管有些武断,但我还是肯定了她,毕竟她还不到5周岁。
道歉,不是单纯为了获得他人的原谅,更重要的是自我觉醒。
2019年4月18日
道歉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