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人生,我们的一生中有太多来不及享受的幸福。来不及享受天真无邪的童年,我们就进入了学校,从此开始了漫漫苦楚的求学之路;来不及享受青春激扬的高中,我们就进入了大学,急于进入社会一展才能的我们也没来得及享受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进入了社会,我们又不得不怀念起箐箐校园……所有的所有都化成了对往昔的深深怀念。
小时候,我的家乡产一种蔬菜叫做“荆芥”,闻起来有比较特殊的辛香,口感麻,小孩子一般都不喜欢吃,我也曾很讨厌吃它,但是到了高中突然就很喜欢吃了,从事工作远离家乡后,还特意让家里人买来种子,在南方的工作地试种。“荆芥”是一种蔬菜,小时候不懂得享受,现在还可以追溯,但是时光是不可追的,一旦错过了,就只能停留在回忆中了。因此,各种怀旧题材的电影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获得超高票房收入。
不知道,是不是社会的急速转型变革,导致了人心浮躁,每个人似乎都在急着往前赶,最终赶往那里呢——天堂抑或是地狱。刚出生,我们就被父母盼望着赶快长大,读小学时,我们盼望着赶快升入初中,读了高中,又盼望着大学的轻松自在生活,进入社会又盼望着赶快升职加薪,有朝一日当上领导了,又盼望着早日退休,闲赋在家,最终所有的盼望还是向着死亡的。其实不必盼望,每个人从一出生都在走向死亡,死亡是每个人必然的人生节日,既然早晚都会到来,又何必急不可耐呢?说起死亡,大家都唯恐避之不及,而却又在行为上急急地奔向它。除非有机会与死神擦肩而过,近距离感受了死亡,才能幡然醒悟。当然,也有的人此生不能觉悟。
对现实生活的种种不满意,我们会常常幻想着人生一定有一个特定的时间节点,过了它一切都会突然好起来。最新上映的青春怀旧电影《我的少女时代》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没有人会告诉我,长大以后的我们会做着平凡的工作,谈一场不怎么样的恋爱。原来长大以后没什么了不起,还是会犯错,还是会迷惘,后悔没有对讨厌的人更坏一点,对喜欢的人更珍惜。我是一个字渣,从小字就写得很丑,跟同龄人比起来丑,看看高年级同学的字写得很漂亮,于是我就幻想等我读了高年级的时候,字自然就会写得漂亮了,这种想法当然是异想天开了。很多未婚的同事跟我讲,何时能像我一样买了房、结了婚、有了孩子,一切都稳定下来了就好了,我只能报以苦笑:我现在这些都有了,可也始终没有摆脱烦恼。我还在幻想着什么时候把房贷还清,再买辆车,手里再有个几十万的存款,到那时一定就会心情舒畅、生活幸福了。《红楼梦》中王夫人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实,何止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生活根本就是“人人有本难念的经”。佛陀说,苦才是人生。从人的面相看,眉毛是一横,两眼是两点,鼻子是十字,嘴是口——活脱脱的一个“苦”字嘛。
我们总是把希望寄托于未来,总是把美好的事物都推给了明天。明天,我就好好读书,明天,我就开始减肥,明天,我就开始早睡早起、锻炼身体,明天,我就……所有的所有就这样被一步步推到了死亡的那一刻,却未曾好好把握一下当下。不曾想,你所希望的明天,就是昨天的今天。
且不说幸福是对比出来的。若幸福真是对比出来的,为什么有人宁愿在富人区里当穷人,也不愿意到贫民窟里当富人?其实幸福不需要奋力追求,幸福也不在不远处,就在当下,就在你的手里。
真正“稳稳的幸福”来自于思想的感悟和内心的平和。我们都想不经历风雨就见到彩虹,却不曾想别人为你布置的彩虹,他也可以随时撤走。外在的幸福都会随着外界的改变而消失,只有内在的幸福才是自己真正所能把控的。
幸福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我们均非圣徒,享受不了纯粹精神追求的生命,生活不仅仅只有诗和远方,我们更希望能够一路上吃着面包、喝着牛奶,一面吟唱着诗歌,奔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