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在合山对面,隔着一条长长的红水河。也许许多人会问为什么叫红水河呢?我也不懂,查了一下资料,根据《广西壮族文学•岑逊王》记载, 古时候广西境内有一壮士叫岑逊,眼镜是绿色的,舌头很长能够舔到自己的鼻子,手很长站立的时候手超过膝盖,有点像刘备刘皇叔的味道,就差耳朵没有垂到肩膀了,身材很魁梧,智勇双全。那时山洪泛滥, 人民就迁居到山林里,但是又受到毒蛇猛兽危害。这位壮士岑逊就发誓一定要治理好洪水,有点像大禹, 斩尽毒蛇猛兽,为民除害,保民安康。要治理洪水就要疏通好流水,于是岑壮士就想开挖一条河,把洪水引到大海去,这样问题就解决了。他走遍广西大地,勘测地形,划定河水流向,回家后就造锄头扁担,带领上万人开挖,很开就治好了洪水,猛兽也被他搞定了,神话嘛,就是快。后来皇帝要征服他们,设立官府收重税,岑壮士他们忍无可忍,毕竟苛政猛于虎,起来反抗,皇帝派兵镇压,岑壮士他们就操起修河用的扁担和皇军干了起来,皇军大败,血把河水都染红了,所以叫红水河。
当然了,那个毕竟是神话,科学的说法是河水流过红色土壤的地方导致河水变红,所以叫红水河。有的人说,不是,红水河不红,可能是某一段流域的河水是红色的,人们也就这样沿袭着叫下来了。
这些都不是重点,前面那一大段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交通过往需要过河。小的时候,还没有木板桥时,我们过河都是要坐船过去的,一趟五毛钱吧。去合山里兰的时候都是走到河边,坐船再走上河岸去赶街,这就是我们那时候的渡口摆渡。
后来,河岸开始建起了拉索的木板桥,这样过往就方便多了,但是要收费,真有“此路是我开,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财”的味道。的确是真的,我们每次过桥都得“留下买路财”,去一次回来一次,每次都是一块钱,一个人一块,摩托车和人一样的待遇。这个桥由于只有三米左右宽,过不了小车。
过桥收费对有些人例外,比如说这座桥所在地的村不用交钱就能过河。这个就有点歧视的味道。
如果是政府建的桥,是为了方便群众,就不应该收费,如果要收费,为什么有的村是特殊的?不应该。
如果是私人承包的,在当初政府外包时就应该给钱给承包人了,怎么过后还来设卡收群众的钱?为这事不少群众都跟守桥的发生矛盾:二级公路收费站都撤了,高速路节假日时,都能免费同行,而这桥却是不行,什么时候过都得交钱。但也只能生闷气总不能不过桥吧?其实建一座桥花费也要不了多少,有些利民工程都是有国家专项资金的,就看政府做不做为了。
据说政府已经在规划新桥了,但愿新桥宽敞顺畅,不用“留下买路钱”,真心实意方便群众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