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有一次馋素饺子了,我完全可以到超市或者饺子馆买着吃,可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给我小姑打电话,让她给我包点素饺子。
小姑满口答应,我兴致冲冲,下了班直接就奔向小姑家,谁承想小姑竟然忘了这事了。她下午还着急打麻将去,中午没做饭,让我买点吃的算了。兴致冲冲来了,败兴失望回来了。
节假日,满心欢喜掂着礼品回老家看望父亲,这老人家却是一脸的不高兴,因为买的东西他不喜欢。我就咱也没敢在除过年之外轻易有回家看望父亲的念头。
做PPT修图的一个细节怎么也弄不好,求助同事,同事却是扔给我一本书,让我从那里边解读怎么进行下一步。我心里一阵酸楚,发誓自己买书学习,再也不要求助任何人帮助。
前几天,小姑一时兴起邀请我去她家吃饺子。我可没那兴致,更不相信小姑的信誉。我宁愿吃食堂,也不要再相信小姑的一时兴起;宁愿忍受孤独,也不愿再去接纳小姑的关爱。
疫情三年,我渐渐学会独处,享受孤独,不再愿意接近别人,更爱较真。安心躲在自己的角落里和任何人不联系,就会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没有付出,不求回报,享受孤独,选择最低风险评估。我觉着亲情往来,朋友之交,家人相处,都不会给我带来什么,我完全可以一个人呆上好多天,一个人活着,不想承担任何失信的风险,我宁愿选择不去做。
渐渐,我觉着我是一个喜欢独处的人。独处让自己包裹起自己,不愿多言,不愿来往,刀枪不入,百毒不侵,自己活着更好。我不给自己机会,关上了交际的门。我变得防备心很重,不论做什么事情都避免风险的共性。不愿意承担风险,选择不做。
我一次次告诉自己,什么事我自己都可以。就像怕冷风,就选择不出门,可吹进家里的风也是凉的,这个我直接忽略。我变成一个毫无情感所言的人,更加不了解什么是爱,什么是亲情,什么是交流,我变成了一个较真的病人。
偶尔看书上说,爱是一种体验。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可以就不需要爱了,这个不成立。我把自己封闭的死死的,以为自己就不会受到伤害。可是能伤到我的从来不是爱,有时候是自己的较真。我读完深思半天,我在干什么,把自己保护起来,却忽略了最关键的问题。
爱是相互付出,一次不愉快就不再付出爱,显然这个想法本身就是病。心死了,经不起风吹草动。要么伤了要么怒了,真的有那个必要吗?经过思考,觉着还是给自己一次机会,尝试着去付出,去交流,去爱家人、亲人、朋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体验付出爱的美好。
不再较真,让自己在不断做到中,医好自己的病。让心流出缝隙,接纳别人,变得坚强、理解、包容,不再封闭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