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最开始接触公众号有书,文章类别分的细致,还有每月书单。那会我想,每天坚持看,应该收获不小吧!
不过几天后我发现,从订阅的公众号找有书,并不容易(我订了不少公众号)。好容易找到公众号,又遭遇选择困难症。而且不能搜索,觉得很麻烦。
自己整天对着电脑和手机,临睡前再拿着手机,觉得眼睛有点吃不消了。
这些故事,对个人成长帮助并不大。所以,渐渐的,我减少了公众号的阅读。
过了几天,我安装了喜马拉雅APP,上面有音频,利用零碎时间,我就听完书了,正事还没耽误。
不久如此,文章还能下载到本地。很多没有网络的时候,比如散步,出门办事了也可以听,也不会觉得孤单。
但是听到有些好句子,又想收藏起来,所以又去翻文字。
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是关注公众号,但是不同场景下,我的需求会有一点点在变化。文字,音频。
还有一个例子,也让我感到,不同类型的文章,比如干货,励志鸡汤文,经验类文章。也可以因为读者的需求不同,而受到欢迎。只要读者确实需要,你写了会很受欢迎的。
比如我一直关注着一个营销的公众号,里面的作者,也是一个互联网营销公司的创始人,有很丰富的理论和实战经验。
公众号经常推出一些营销类的干货文章,介绍营销的技巧。
比如《如何做微信运营数据分析》
《如何判断一个专业的营销人员的能力》
这类文章对运营很有用,我每篇都会认真看,看完写书摘和书评,时间久了收益很多。
而对于励志类的文章,我个人兴趣并不大。很多鸡汤文本身缺乏立场,完全为了写而写。
但是有一天公众号推出一篇很励志的文章,看完后我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在于不敢设置太高的目标。
这篇文章提到ted的一个视频《伟大领袖如何激励行动》,讲述了怀特兄弟研制飞机的故事。他们的研制经费来自自行车铺的微薄利润,两人的教育水平还不是大学水平,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他们成功的研制了飞机。
而一个叫塞缪尔·兰利的哈佛教授,他的目标也是造飞机。和怀特兄弟相比,他不仅学识渊博,研究经费也相当充裕。虽然环境优越,塞缪尔教授的研发却失败了。
而在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进行试飞成功,当时无人在场见证,而外界几天之后才知晓。
看完后,我对这个结果非常诧异,之前我一直认为成功需要很多条件,再看了这个文章之后,我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莱特兄弟成功的原因并不复杂。因为他们的目标,一直驱使他们去做这件事。他们相信,如果他们能研制出来载人飞行器,将会改变世界。相信莱特兄弟梦想的人,与他们同甘共苦,同洒热血泪水和汗水。
最重要的是,这件事被老师,一个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讲出来,他的判断和思考本身值得信赖,所以读者会认真对待。
这样的文章给了我追求的勇气,而每个人在生活中,也需要时不时的被鼓舞。
小的时候,老师和家长经常表扬我们。孩子们常常欢喜。
长大以后,做的好,鲜少有人鼓掌。做的不好,批评却众多。而我们自己有时候也会严格要求自己。然而严格的要求,会带来一种挫败感,整个人信心会减少很多。而那些我们需要的温暖的鼓励的话,往往不是来自亲人和朋友,而是来自网络。
而且,细心的读者能够看出,一篇文章本身不会完美,有对和错的地方。同样看一篇的人,会和自己的思想进行碰撞,最后开始实践。更多读者并不会细心去想,只是听听就算。
所以,如果那些感动你的故事,不妨和读者分享。
在公众号中,有一些经验的总结非常宝贵。写文章的人,先学习知识,然后践行,最后有经验总结。
比如我很喜欢的一些文章,介绍写作的经验,和时间管理的经验,看了以后会少走弯路。
如果看到这类文章,一般都必读。读的好,会关注作者。
相信大家也和我一样,喜欢自己感兴趣领域的合作经验。
在今天写文的时候,不妨改变下题材,喜欢干货的,也可以写写励志类的文章,经验总结的文章。因为变动,你的读者留言,或许会让你惊喜。
写这三类文章,读者都会感兴趣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