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在豆瓣上标记了几本以前看过的书之后,小时候看过的一些书慢慢开始在脑海中一一浮现。
脑海里最先浮现的,是《法国童话精选》,这是我看的第一本全文字的书。事实上,我都不记得还有精选两个字了,只记得叫做法国童话,于是上豆瓣搜索了一下,竟然发现豆瓣上有这么老的书,然后才知道它是1992年出版的。
92年,我8岁,上二年级,差不多应该就是那时候买的。我是在市井街头长大的小孩。母亲从一开始为公家看店,到后来自己承包开店,让热闹的街市贯穿了我的整个童年。
我是天性敏感而孤独的孩子,但是这段童年却给了我另一个乐天爱热闹的性格,如果不是这样的童年经历,我说不定会变得郁郁寡欢(不过也说不准,也许这一冷一热的双重性格本来就是我的天性)。
就是因为是在市井上长大,所以我从小对小买卖特别熟悉,我也很小就开始自己买东西。这本书就是我自己买的。
刚买回来的时候我其实还看不懂,当时识字并不多,于是,这本书就成了我看过次数最多的书,一直从2年级看到6年级,直到母亲关店,东西搬家,那本书也就不见了。
对书的内容,我基本记不得了。只隐隐约约记得有个故事里有一大片神秘的树林,然后主人公怎么也走不出去,遇到了各种奇怪的事情。我的印象中,整本书就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这可算是我的启蒙书,是我真正意义上看的第一本书。
可我怎么会自己去买这本书呢?因为在这之前我已经看过不少图画书。我通过这些图画书,发现了一个童话的世界,便不由自主地被这本书的书名给吸引了。
这些图画书,有一套印象最深的,是公主系列的童话。那种小的方方正正的,印着整幅图画,每页只有几句话的图画书。
这系列书,有《睡美人》《灰姑娘》《白雪公主》《海的女儿》《竹林公主》《四姐妹》,还有《海伦的故事》(这本书不确定是不是这一套里面的,但也是这种类型的图书)。
前面几本大家应该都知道,《竹林公主》是日本经典神话:辉夜姬的故事,《四姐妹》是名著《小妇人》改编的。海伦的故事,是讲那位被一场发烧夺走了视力听力的海伦凯勒,在家庭教师的帮助下认字学习成长起来的故事。
这里面每一本都让我印象很深,也是直到长大后才知道自己看过的那些都是经典。这些书,大部分结局都乐观积极,唯有海的女儿是一场悲剧,当时让我着实难受了很久。
这套书的图画特别美,我从小就照着画,也用那种朦胧的纸印着画过。后来,我挺大了还照着竹林公主画过一幅铅笔画。
△发黄的纸张,散掉的本子,年代久远的东西啦
不过这套书,我没在豆瓣上找到。这些书让我对美好的事物产生了强烈的向往,让我懂得了真善美,也让我对童话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因此看见那本《法国童话精选》就被吸引了,尽管这本书跟那些图画画出来的简短童话,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因为那套书我迷上了各种公主,但我也机缘巧合看了许多其它类型的书。有一套《达达和小怪怪》可能是更小的时候看的,这套书并不是我的,是我家搬家前的邻居小哥哥给我的。那时候我还在上幼儿园,是有一次到他家玩的时候,大概是看我喜欢,她妈妈就送给我了(或是借给我了我没还?也不排除这个可能)。
其实我本来也没啥印象了,但是可能这阵子潜意识一直在搜寻小时候看过的书,于是有一次看着儿子的时候脱口而出“达达和小怪怪”,然后才意识到自己在说这套书,也去豆瓣搜了一下,居然也有,而且一字不差,出版时间是1986年!
这套书没有公主王子,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小男孩,和一个小妖怪的故事。如果说公主童话系列是美好温馨的感觉,那这套书给我的感觉就是有点奇怪有点冷——其实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喜好区别是很明显的。
不过正因为这套书给我的感觉有点奇怪,所以我对它也产生了好奇,到后来我都识字了还翻出来看过,所以才会有这么深的印象吧。
除此之外,我从小就在外婆家过寒暑假,外婆给两个表弟买的书我也会一起看。这些书主要是百科类的连环画,类似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还有希腊神话之类的。这就内容比较多了,也就没有特别独特的印象。
但是还有一套书,是中国神话,祝融共工之类的,我也有印象,只不过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样的书,是什么时候看的,是自己的还是弟弟家的了,只记得也是有图画的。
所以,不知不觉,我幼时的启蒙都是由这些全世界的经典童话、神话故事构建起来的,也许正是因为这些书的启蒙,让我对书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我知道了在真实世界之外的神奇世界。
非常感谢父母给了我这样宽松的学习环境,让我能够自由探索。其实父母对我花钱是管得很严的,但他们对我买书特别宽松,只要我想买,没有不同意的,并且也很少主动给我买,全看我自己生出兴趣来。现在想来,这何尝不是正确的教育呢?
所以,爸爸妈妈们,别说看书没什么用,再小的时候看过的书,有一天,也会都想起来呢。
这些书本,不仅是我人生的启蒙,也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人生就是在这一个个节点扩散,形成一个长长的连续的故事。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故事的主角。
小伙伴们,你们呢?跟我说说你们小时候看过的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