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先进还是刀叉洒脱?
说起中西方吃饭差异是不是很容易就想到了中国人用筷子,西方人用刀叉。坊间有一种说法“中国人文明用筷子,西方人野蛮用刀叉”,这也许是某种偏见,今天跟着华岳小编追根溯源的就来扒扒这种差异从何而来。
在这个民以食为天的国度,生存成为人类首要需求。从华宗汉祖的先民懂得刀耕火种而改变茹毛饮血的陋习,从而需要在火中以及汤中汲取食材的这种需求。由于火焰以及高温的汤不允许用手抓的习惯,于是就出现的树枝、长毛等替代物,然而这些工具只能是插、或者挑,我们聪明的先民这时手指已经能灵活的应运了,从而使用两根树枝来进行夹、扒、捞等动作。以此推断筷子就是这个时候诞生的。
各国筷子的特色
中国的筷子与立方体相似,头部和尾部比较细,竹筷的使用率比较高。还有我们经常见到的巨型场筷,比如你吃油条的时候……
日本的筷子头是尖的,大多都是木制的,当然也不乏包漆的,沿用中国的古语“箸”。
朝鲜半岛的筷子因为战乱,为了筷子能使用的更久他们的筷子是扁平的两篇金属做成的。
筷子和刀叉折射出了中西方的差异,同时从价值观、社会观、以及人生观等几个方面反映出了其暗含的科学原理观。
刀叉的使用比筷子晚很多,刀叉的最初起源和欧洲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有关,他们在马上随身携带的刀,一般肉熟了之后就直接用刀割下来吃。说起这个,让大家突然想到了内蒙的游牧人民。在这之后,欧洲的游牧民族定居之后,他们以畜牧业为主,面包也都是副食可以直接拿在手里吃。再后来,到城市定居以后,刀进入了家庭厨房,也不必天天携带,其作用主要是用来宰杀牛羊、切割为主。
因此不仅改变了中西方的进食方式,还改变了中西方生活观念。使用刀叉必然是要分着吃,而筷子就必须是围坐在一起共同进餐。西方人开始就分吃由此演变其人民都独立,并且子女独自生活的能力很强。然而筷子的共同进餐制度,势必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制度,这就是我们脑子里根深蒂固的“家”。
中西方无论从文化、观念还是饮食上都有一定的区别,今早在听一段语音中提到一个关键字“交流”,说海外的中国人很难融到当地的主流社区,根本原因不是文化或者是思想,而是中国人的胃。不多中国人几天不吃中餐就开始捉急,要么到处找中餐馆,要不就自己开火做饭。但是西方人的主流社交也是在吃饭的时候,在一个团体不经常在一起吃饭,其实就是一种自我隔离,想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无论是公司同事、学校同学,在吃饭的时间交流的东西是最多的,这时候我们能得到的信息是最多的,就像中国人的延长已久的“饭局”。所以不要约束自己,约束自己就是成长的反义词。互相学习,互相交流这样才能融入到对方的思维中。否则让你移民海外,还不抑郁而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