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在知乎上看了一个关于执行力的回答,其中作者举了一个例子,说有些人做完题之后会觉得自己都做对了,但最后其实是错了很多。这个原因在于,这些人(我在内)在检查时,或者说再次做题时产生了一种内在的厌倦感,即便这些人当时并没有这种感觉,但他们潜意识中是不耐烦的,他们无法更新原有认知。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我小时候就不把这个当回事,因为我可能比较聪明吧,我小学的时候成绩不错,只需要上课听一点,考试就ok。初中的时候,成绩有所下滑,那段时间比较迷茫混乱,我记不清为什么了。我小学初中应该都没有感觉到压力,也没有养成习惯。
我个人认为,对于已经过去的我的高考,我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当时,我只认为一个知识点,只要懂了就行,无论是自己自学,还是上课听老师讲课,只要会了,学了,懂了,就能做好题。但实际上这样是不对的,我选择了一种较为轻松的学习方式,忽视了学习的过程,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过程的问题,这个过程的问题使得人与人变得不同。另一个方面讲,我追求时间的高效利用,实际上追求的是表面的高效,我当时错误地认为,我以更快的速度去学习,就能比别人考的好,或许这只是潜意识中懒惰和厌倦的借口。
如果一个人,课前预习了,那么他可以得到自己的第一层理解。上课老师讲课时,他可以得到第二层理解,更新自己的认识。复习的时候,又是一层理解。当然,不可能每次都能有新的认识,但是这个三次理解提高了新认识出现的概率。
还有一点也是和这个回答作者所说的相契合的,那就是有些东西,有些问题、理论,我一年前看的时候看不懂,当时即便再怎么努力地看,都看不懂。但是一年后再拿出来看,就觉得简单了。我觉得是这一年的时间冲刷了自己没有意识到的、在潜意识中的那种厌倦感,那种对“快”的追求。
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