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学会养成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别人的结论也就是他试图传递给你的信息,目的在于塑造你的信念和行为。
我们把没有证据支撑的断言称为纯观点。
笑来老师说:“无论是演讲还是写作,前提是先把这件事想清楚”思考透彻之后,写作其实就变成了打字。
一个人有没有头脑,主要标志就是看他能否提供充足的证据来支撑他的看法,尤其是当这些看法存在争议没有定论的时候更是这样。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是小时候学习象棋爷爷总跟我说的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简单,提出一个好问题难”孟老师总是教导我们,在提出问题之前一定先思考,有自己的想法,即使你的解决方案像“屎”一样,但相比那些等着别人喂食的“巨婴”已经好很多。
其实我也觉得,如何论证你的问题,如何让你的听众信服?理由很重要,如何让自己的理由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五章:
1.什么是价值观假设?
是指一种想当然的看法,认为某些相互对立的价值观中一个比另一个更重要。
2.什么是描述性假设?
就是对这个世界过去,现在或未来是什么样的想法,对比规定性假设是关于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那些想法。
3.学会站在对立面,考虑如果站在相反的立场,他们会关心什么?
个人观察作为证据可靠吗?
我们见到和听到的东西都是我们愿意听到和见到的东西,我们挑选和记住的那些经历的侧面都是我们此前的经历和背景最相符最一致的那些侧面。
类比论证的定义:
一个论证用两件事物之间熟知的相似点作为基础,推导出关于其中一件事物的一个相对未知特征的结论,这样的论证就叫做类比论证。
如果两件事在一个或多个方面相似,那么很可能它们在其它方面也会很相似(不是很理解)
注意两个作比较的事物相同和相异的方式;注意相似点和不同点之间的关联。
所谓替代原因是指一个言之成理的替代解释,可以说明为什么特定的结果会发生。
人们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试图找出一件事的简单而又唯一的原因,而事实上这个原因是有许多共同起作用的原因联合起来的结果。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懒”,不愿思考,不愿行动,不愿反思
接受说服之前,先打个问号
我们看到的信息很可能是这个信息组织者精挑细选才呈现的,目的就是抓住你注意力,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你的思维方式,因此我们的任务就是判断自己是否想成为这一目的的傀儡;
简而言之,就是学习知识的时候,不要用全盘接受式的方法,而是一个做一个Thinker,学会与知识互动。
养成批判性思维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这本书给出了一些好的建议和方法,但相对理论化。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现在看一篇文章会去找论题,论据和理由,以及推理的过程是否有谬误,不再盲信数据,会去想想这样证明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运用到写作和演讲稿的组织中也大有裨益,如何遣词造句不会出现歧义,如何组织论据可以更好的论证自己的论题?以及学会站在读者和听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