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暧昧 我们不缺爱
01
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发现没有暗恋,就算是想关心谁,如果对方冷漠,便会立刻收心。
朋友小可最近和相亲对象聊天,两人在微信上聊的来,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从古今中外历史大事聊到快手主播,从美食到旅游,几乎每个话题都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情。
一个月以前,小可眉飞色舞的告诉我,她觉得自己找到了人生的白马王子,人生的伴侣就是他了,这个人全身都是优点,两个人岂止三观相同,更是连生活习惯甚是相似。
陷入爱情中的人呐,都甚是可爱。
周六,和小可约会,调侃她的白马王子,总以为能吃到一把狗粮,带着酸醋味的狗粮,看看我啥时候该省吃俭用准备红包了。
不料,她愁眉苦脸的耷拉着脸说,她和白马王子三天没聊天了,追问之下,小可说道,我们两个人聊了那么多的话题,看似有很长很长的对话,仔细回想,我说的比他多,他更多的引起话题,剩下的都是我在说话,彼此间的话题其实也不是很多。
你知道,更让人气愤的是,这个人在两个星期以前,像是在玩消失,所有的社交软件都联系不上他。这个时候的小可发现,两人除了在网上聊的不亦乐乎,关于他的个人生活一点都不知道,不知道他是哪里人,不知他家在哪,想联系却没有方式。
男友一回又一回的漠视,让小可的心从滚烫变冰凉。
小可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莫名其妙的几天不联系,玩失踪,已经证明了,所谓的白马王子不是那么的喜欢她,连爱也谈不上吧。
我们之间的关系很脆弱,离开网络,我们就像陌生人。
过了两天,他要出现在小可的生活里,各种肉麻的额甜言蜜语,一车筐一车筐的,发给小可,小可瞬间拉黑了这个人。
一旦察觉对方冰冷的态度,立马就会退避三舍,不会主动去捂热这段关系 !
小可边喝饮料,看了一眼窗外, 慢慢说道:“现在的自己,好像铁石心肠,一旦发现对方的态度变了,逐渐的冷漠了,那我,立刻就会收心,一丝不会犹豫,不想因为我今年26岁,就随便把自己交给一个男人,将就凑合的过一辈子,我一定要嫁给爱情。”
时间,总是把对的人,留到最后。
02
世上最好的缘,便是有个聊得来的伴,永远不嫌你的话多,不厌其烦,且久处不厌,永远会陪在身边,念你冷暖,且懂你悲欢。
《圣经》有言:“有的时候,人和人的缘分,一面就足够了。因为,他就是你前世的爱人。”文坛伉俪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便应了这句话。
两人初次在清华大学古月堂门口偶遇,钱钟书被她“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的清新脱俗吸引,杨绛觉得他眉宇间“蔚然而深秀”,丘比特的爱情之箭暗暗射中两人,一段旷世情缘就此徐徐萌发……
两人一见如故,侃侃而谈。钱钟书急切地澄清:“外界传说我已经订婚,这不是事实,请你不要相信。”杨绛也趁机说明:“坊间传闻追求我的男孩子有孔门弟子‘七十二人’之多,也有人说费孝通是我的男朋友,这也不是事实。”
两人一见钟情,澄清未见之前的流传言语,再加上两人在文学上有共同的爱好和追求,这一切使他们怦然心动,陷入爱河。
胡河清曾赞叹:“钱锺书、杨绛伉俪,可说是当代文学中的一双名剑。钱锺书如英气流动之雄剑,常常出匣自鸣,语惊天下;杨绛则如青光含藏之雌剑,大智若愚,不显刀刃。”在这样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两人过着“琴瑟和弦,鸾凤和鸣”的围城生活。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杨绛与钱钟书是天造地设的绝配。
钱钟书曾用一句话,概括他与杨绛的爱情:“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这对文坛伉俪的爱情,不仅有风情月意、执子之手的浪漫,更融合了两人心有灵犀的默契与坚守。
纵然两人已离世,其爱情依旧在岁月的轮回中静水流深,生生不息,被世人所羡慕。
03
随着年纪的增长,越学会了顺其自然,不想再强求什么,也不想再挽留什么,相信该在的不会走,要走的也留不住。
对待爱情的态度,不需要暗恋,不需要暧昧,也不需要备胎,感情这东西干干净净地来,欢欢喜喜地走就好。
今年27岁的然然说,年纪越大,遇到事情就越不想解释,懒得浪费口舌,他若喜欢你,你脾气再大都叫个性。他若不喜欢你,就算你温顺的像只猫,他都会嫌你掉毛.....喜欢胜过所有道理,原则抵不过我乐意。
26岁的毛毛,谈过一段恋爱,前男友劈腿,当时对爱情简直是没有一点信心,甚至得了一种叫“恐恋症”。她的态度就是,要好好努力工作,然后多挣钱,赚很多的钱,才养得起自己这个爱吃的胃,爱玩儿的心,爱逛爱买的习惯。一个人往,一个人来,也能生活得很好。
然而,遇到的现男友小泽,堪称完美的右先生,毛毛打个喷嚏,他都会关心好久,每天早早做好早饭,营养搭配好,送到毛毛手里,他才去上班。
毛毛时不时在朋友圈感慨道,自己都快成了废人,连瓶盖都拧不开的废人。
最后想说:
不要因为你今年二十几岁,周边的朋友结婚生娃了,在亲友的催促下,匆匆开始将就的一段婚姻。先学会好好爱自己,同时不要对爱情失去信心,过好现在的生活,该来的,都在路上,不要着急,总会遇到属于自己的右先生。
用徐志摩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或得则吾生,不或则吾灭。——徐志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