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思考学习》非本人原创,系本人2013年在企业负责内刊时研发部一同事投稿,觉得不错,今天特分享,版权依旧归本人所有,特此声明。
正文:
毕业快十年了,离开学校后一直在工作,没有学校的环境,少谈学习。自去年开始,突然发现自己的知识陈旧了,学习圈子变小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少了,才意识到:哦,看来需要改变一下了。而改变的核心解决方案,就是加强学习、深化思考。
说起我对学习的感悟,起缘于我评职称的事。按照年龄,我早就可以参评中级了,但直到去年初以前,都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总觉得职称是个没用处的凭证,是僵化体制的遗毒,不与收入关联的事情就免谈了吧。直到后来,一位长者语重心长地告诫我说:你还年青,要抓紧时间学习,争取一切机会充实自己,就先评个职称吧。我不以为然,但还是听话地学习英语、常用办公软件,因为这位长者是我的岳父。考过了职称英语考试与计算机考试之后,我不厌其烦地准备了近二十份各种申报材料去参评。终于,职称评下来了,拿到证书时,我发现一个问题:我很开心,并感觉自己好像很成功。是的,我认为这就是一种满足感,是被认可的一个证明,是值得我们追求的。
虽然这个证书没给我带来直接的价值,但它让我感到学习带来的收获,我爱上了学习,买了很多书,新知识带给我更多的快乐。知识不仅可以点缀脑袋,也可以用来吹水,我不再感到空虚,因为好像也有很多女孩子是很喜欢看上去有点知识的人的。因为现在年纪不小了,而且有时也假装成熟,在此过程中我原创了一句话:擅长学习的人是可怕的,坚持学习的人更可怕,因为这样的人很难被战胜。这样的人,不说是没有弱项,而是当他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当他去学习并改进的时候,过一段时间,他就可以或可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三国时有个人叫吕蒙,或许他不如一句话有名: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是吕蒙说自己的,对着鲁肃说的。因为吕蒙早年是一个只知道打仗的武将,“少不修书”,就是从小不学习的,后来孙权对他说“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受感召,吕蒙三十多岁开始钻研兵法,读书写字,下苦功学习,后来官至东吴仅次于孙权的二号人物。吕蒙印证了一句话:学习积累知识,知识改变命运。
如果能够继续前行,我们有什么理由原地踏步?公司运营与学习一样,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现代社会对我们提出来的要求是综合的、复杂的,很多事情不随我们主观的意愿而转移,形势要求我们去转变、适应。在现有的社会环境下做医药行业,我们得静下来想想,应该怎么做?需要寻找开发更多的知识产权产品,创新才是王道。我们职员也需要在大环境的要求下转变思路,学习国外的研发经验,思索产品的创新之路。松下幸之助说过:卖产品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凡事走在别人的前头,才能喝到头啖汤。这一切都需要学习,主动地探索与开拓。
其实,可学习和思考的东西很多,而且并不都是很抽象的。日常生活中的如打羽毛球、做饭做菜、洗净衣服,工作上的如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提高英语听说水平、同事的优点、一些好的习惯等等。我需要特别提到一个问题,就是学习的过程最好与人分享,再适当讨论,这样不仅对方受益,自己也会记忆更深刻。不必去想自己的东西讲给别人是件吃亏的事,知识因分享而深化,分享就像喝啤酒,一个人喝很闷,人多才开心,反过来还会促进人进一步学习。分享的过程同时也是一场头脑风暴,很有可能碰撞出闪亮的火花,所得超所愿,多开心的一件事儿啊。
有人说自己年纪大了,不适合学习了,我懒得和这样的人讲话,干脆来个真实的小故事。记得在2003年,我坐火车从北京去山东,在同车厢里有个老红军,以前在山东沂蒙山区从事游击工作。老太太都快90岁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她自豪地告诉我她80岁时开始学游泳,现在几乎每天都游。我惊呆了,不是因为我不会游,而是对一个好学者的是佩服与景仰,顺便说一下,我的确不会游泳。最近我经常想起,并向朋友提及这个画面,仿佛一直在给自己暗示:学习,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关键是态度。只要喜欢学,想学,去学,成了。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此而矣。把学习和思考当成一种习惯,想想大事,抓抓小事,无事不能。
PS:我现在在学英语,起源于朋友的一句话:你是想浪费时间还是想浪费钱?因为是单选题,所以我选择了后者。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我发现我这个人乱七八糟,絮絮叨叨了半天,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感觉大部分是在讲学习的重要性。来个总结吧,以免大家看不懂,骂我。如果真的没看懂,也不要紧,只看下面的几句就够了。
1、发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能带来满足感和快乐
2、通过故事得出:学习可以让人有成就感,即使是被迫学习的;
3、讲出我的第一句名言:坚持学习的人是可怕的,别惹他;
4、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不学不行,并且引出第二句名言,如果没留意,也不要紧,我为我把它加粗显示了,很容易找到;
5、学习、思考,然后分享;
6、学无定时,不分长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