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回忆,去年一年泡的茶,心生欢喜和十分满足感的次数,并不多。泡好一杯茶,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有时甚至是可遇不可求的机缘。
在我最初学茶的期间,喜欢给各种人泡茶,家里来个人、或者出门聚会,不管不顾。现在却是没这股劲了,很少主动提及茶,也很少给人泡茶。心疼茶,好茶应该被郑重的对待。
在我看来,泡一杯好茶,需要满足几个条件。
第一,好水。
清代张大复的《梅花草堂笔谈》中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可见水的重要性。好的水,是哪种呢,“山水上,河水中,井水下”,最好的是山泉水。
曾经试过,一字排开,5种水,泡同一款茶,仔细品,差异是明显的。好的水,除了甘甜之外,还有“活”的感觉。现在的生态环境,以及有的闲暇时间,很难像古人这般,去专门找山中泉水,用来泡茶。所以一般用农夫山泉即可。
第二,好的器物。
泡茶,基础的器物是茶壶(紫砂壶或盖碗或陶制等)、品茗杯。这是复杂而专业的一个领域,需要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储备,才能品头论足。我离这个储备还差的很远,但曾经在一个老师的引导下,亲自试了不同年份、泥料的紫砂茶,泡同一款茶,细细品味,滋味是不一样的。
不同的胚釉、不同的薄厚、不同的开口大小、不同的材质、不同的手法,不同的年份,等多种因素,最后造就了手上握着的这个器物,而这个器物的不同最终将反映到茶汤上。
上述两个因素,属于外在因素,固然重要,在并不是最关键。最关键的因素有三:茶的品质、泡茶的人、喝茶的人。
首先是好茶。
好的茶是什么?需要了解很多专业术语才懂吗?未必。就好像一个人长得好不好看,一件衣服的面料舒不舒服,对于很多人来说,看一眼,摸一摸,就知道了。关于茶的品质,我们要相信身体自带的反馈。
前段时间,把家里有的各种茶都分别包了几泡,给一个好朋友喝,她并不怎么喝茶,但对吃穿有自己的讲究。毫无意外的,她能从中一下子拎出最好的茶。问及怎么知道的,她说觉得好喝。其实很多时候,身体对好东西的敏感度和察觉度,是可以被轻易激活的。
所谓好茶,首先是喝了之后身体从内到外觉得舒服,这种来自身体的真实感受,是无法欺骗的。
然后是泡茶的人。
泡茶是门手艺活,注水的水流稳不稳、柔不柔、力度如何掌控,出汤的速度过快还是过慢。有人泡茶,从烧水到匀杯,一气呵成,像是行云流水;有人泡茶,注水不稳、茶汤乱洒、烫到水,从烧水到匀杯,却看着别别扭扭的。
我泡的茶,就是没有老师泡的好喝,真是非常服气。
最后是泡给谁喝。
有时候怎么泡都感觉不对,大多是因为茶席上的气场不对。我泡茶的状态上下起伏大,又比较敏感,会很容易受对面喝茶的人影响。若是对面喝茶的人,表现出一丝不友好、不耐烦、或者不信任,哪怕是很安静的坐着,我也能感受到。随之而来的这泡茶很大程度上,基本是散了、颓了。可惜了一泡好茶。
若是泡给想泡的人喝,那就是另一种状态了。心里有花,手上有力,眼睛有神,在当下。彼此之间不多话,话不密,沉默并不尴尬,听水烧开的声音,说平时不说的话,点点滴滴,细细碎碎,泡出来的茶,是聚的、甜的。
2018年,开年这10天,并未如所愿,也是预期之内,大多数事情并非如人意。但某些喝茶的片刻,会让人觉得生活有它的美好之处,即使是细碎的,这也值得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