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想做一个有趣的人”此话在一夜流行,并衍生为对他人的审读:闷骚就是不有趣,一本正经就是不有趣,认真严肃就是不有趣。总结成一句话为:表面无聊等于精神无趣。
你说有趣狭隘吧,它又似乎不是。它包含了幽默型技巧应用、聪慧型大智若愚、揶揄型反讽自嘲、博学型丰富有料、探索型话痨逗逼。在人群中,具有“有趣”属性的人永远是冬日里的小太阳,众人不一定围着他转,但众人能感受到心情欢愉是真的,隐隐中渴望自己被传染甚至“入膏肓”也是真的。
“有趣”这个词语仿佛成了一种万能公式,包含所有,却又一无所有。
时不时蹦出来一些低级的内涵污黄叫有趣,微博评论底下争奇斗艳的鸡汤段子叫有趣,操着某些地方口音的人叫有趣,连直播平台上的网红扮丑都叫有趣。
有趣的解释仅仅是“使人发笑”吗?
我想那些说着“好看的人很多,有趣的灵魂却很少”的有趣论追随者要站出来举起双手双脚反对我:才不是!有趣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怎么能同“低配搞笑”等量齐观?
但如今我们大多数看到的“有趣”俨然被一些言语贫瘠或者心怀鬼胎者当作了赞美和隐喻的统称。它不是“发笑”,仅仅是“发酵”,区别在于:前者是承认粗劣、承认普通、承认脱口而出是本能,但脱口秀实为练习后成果,瞬间激发的意义流于表象无可厚非。后者则是膨胀后的松软美观,却偏卖高价辩解为细加工,其实内里分子排列稀疏的很。
如同“荡妇”与“贵妇”随意混淆;“气质”在某些人看来并不是“美”的升级版,而“有趣”也成了“词穷”的精美包装。
积非成是,众口铄金,理所当然认为“有趣”的人比自己有吸引力,于是跟着众人一起走进有趣的漩涡里,你越陷越深。你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此刻在有趣面前显得不值一提。
2.
不知是为了与时俱进还是“有趣”确实很能说明问题,有意思的现象是,很多人的择偶要求也希望对方是个有趣的人。但让他们真的说有趣代表什么,恐怕也是那么几个空泛和放之异性皆美妙的恋爱标准。
如此推导而出:有趣的灵魂很少→物以稀为贵→有趣难能可贵→需要不断充实自己去获得→对内部世界的不断关注导致了外部时间流逝的后知后觉→没空把精力花在恋爱的觉知上→单身的人普遍优秀→有趣约等于优秀。
乍一看,这逻辑没问(mao)题(bing)。
因为搁置“优秀”的争议后,默认的命题就把“有趣”推向一个绝对的真理正确,我们对“有趣”所能带来的愉悦自然心向往之,而忽略的问题是事物(他人)已然失去了客观公允的偏正性。
大概念借助已经扎根在人们心中的固有价值而把优良秉性囊括其中,那么剩于的游离和对立的属性理所当然成了反弹的排斥,不可不谓一种障眼法。所以当你面对有趣时说不清到底是调侃还是敬畏,此时我们在能指性圆圈的边缘,而不是中央。
简而言之就是,有趣如同兴奋剂,我们热情颤抖的同时被麻痹了一部分神经。对趣味论的探索,仅仅停留在肾上腺素所传递的介质上,至于真正的传导效应和实质的病理作用,近乎不怎么重要而可以做忽略计。
举个例子来说:因为对象的boring,你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厌倦与烦闷,此时有个不同的人作为新鲜感出现,可能在别人眼中不以为然的话术与手段在你眼中就成了有趣。
自以为是的熟悉前提导致了继续深入下去的热情或缺,另一方面因自身见识浅薄和经验主义,我们偏见抵达的个人臆断带有主观色彩,忘却了人都有隐晦而非全盘托出的剖面,每人都精彩都有趣都充满无穷可能,只是你尚未发掘。而与他人的不同也不该被简单的反驳定义,有时只是无意的强化观念与趋于大流的沉溺陶醉。
3.
网络上还有一句话叫做“相爱是两个有趣灵魂间的势均力敌”。其实真正的爱,你是透过他发现另一个世界,而非夸夸其谈的普遍规律。
有趣也应如是,你可以说出它独有的情致与优点,是它吸引你转变成为有趣的闪光。而那些道听途说的有趣,套用在个体身上非常实用非常流畅,但从这个意义上说,“有趣”的包罗万象反倒像滑稽的东拼西凑了。
就像舌头舔到牙洞里——即使不贴合但够柔软够到坎里也可以爽。
齿轮咬合般的灵魂契合太难,那么就退而求其次求个有趣,稀缺与神化是一面,滥用和填塞是另一面。随着越发空洞的有趣,盲从渐渐露出了它捉襟见肘的本质。
我们实际还有很多词汇量可以具体表达,比如精神冒险、勇敢流浪、见多识广、不骄不躁、细腻洞察、想象丰富,硬汉里带点傻气、冷面下热血奔涌,这样的有趣是发自内心的自然行为,而不是一种可刻意模仿。
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韦格纳做过一个白熊实验,结果发现,越是要学生不去想白熊,他们就越无法摆脱白熊出现在脑海里。也就是说,越压抑,越适得其反。你刻意隐藏自己的本性,努力为了有趣而有趣,为了独特而独特,这样的有趣实在荒谬。反弹效应告诉我们:越克制越焦虑,越比较越苦闷。
闷骚为什么不是有趣?一本正经为什么不是有趣?认真严肃为什么不是有趣?窃以为,这样的人才是真的有趣,因为他们一旦展现有趣的一面,如同撬开一颗坚果露出美味的内核——你会发现前所未有的可爱与真诚。
有个黑格尔式的小故事,大意是讲波兰人问犹太人:如何成功地从人们手中榨取到最后一个金币。犹太人总是说到一半想听就得继续付钱,或者各种言语误导让波兰人掏钱,最后波兰人花光了金币怒不可遏,但犹太人说:这就是你想听的方式呀,我已经回答你了。
这种欺诈式兑现承诺也仿佛让我看到了当下普遍的有趣内涵:犹太人没有做错,波兰人的失误只在于他的视野。
有趣是修辞手法的游戏,再反观欲望回溯性,有多少人幸免于难,就有多少人被群起而攻之。
大多数人说王小波有趣,是因为他眼光犀利、文风诙谐但隐隐悲观。深度有趣断然模仿不来,它立足于失意和苦难,自嘲和歌唱只是掩盖哭泣,这种强烈对比才是构成真正“有趣”的元素。这不是偷换概念,因为美好品格既不隶属于有趣,又无法独立于其本身,这样的依附关系有其耐人寻味的蕴藉。
为了独特而独特不是高尚,同样的,为了有趣而有趣也难被赞美。
所以请愚蠢的快乐,也不要浅尝辄止盲从的有趣,因为真实的你还有无穷有趣等待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