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最难以想象的一件事是,
你并不比一般人更聪明。
—— 丹尼尔·卡尼曼
这是屠夫的第 500 篇原创,全文 3000 字
阅读时间 7 分钟,读完别忘了【点赞】哦
金钱永不眠,屠夫问候各位晚上好。
不知不觉,第500篇原创了。
当初开始写专栏时,没觉得自己能坚持写下去;
后来开了公众号,也不敢想象自己能写多久。
写到第100篇时,我感到无比兴奋;
写到第200篇时,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第300篇之后,我终于明白,写作就和读书、健身一样,对我而言是不需要「坚持」就可以继续下去的事。
而今天,终于为大家带来第500篇原创内容了。
开始今天的内容。
最近写了两篇《行为投资学手册》的分享,反响还不错。(文末「精华回顾」附有跳转链接)
作者詹姆斯·蒙蒂尔还有一本著作《行为金融学》,性质有点像大学里的综述,收录了行为金融学的众多理论、实验和研究成果,屠夫在国庆节前也读完了。
(在读书单可以通过文末「阅读原文」跳转)
后读的这本书虽然信息量更大,但整体风格比较散乱,不过也有一两个比较有趣的研究
—— 比如今天分享的「动量生命周期模型」。
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
屠夫很少分享技术分析的理论研究,一方面是靠谱的结论太少(被打脸的倒很多),另一方面是个人投资风格不太注重这部分,偶尔用到也不会专程提及。
但,这不意味着技术派就一无所长。
「动量理论」是技术派中最基础,也可能是最重要的理论。
其核心思想类似于惯性:近期涨得好的股票更容易继续涨,跌得多的容易继续跌。
实证数据显示,在3~12个月的时间里,“近期赢家”表现优于“近期输家”,这种现象被称为「短期动量效应」。(这里的“近期赢家”定义为:近几个月有正向价格变化或者盈利动量)
在短期,动量效应真的存在。
当然咯,实证研究也发现,如果时间变长,结论会反过来 ——
3~5年的时间里,“近期赢家”会跑输给“近期输家”,这种现象被称为「长期反转效应」。(这里的“近期赢家”定义为:近5年拥有高回报率、高市净率或高销售/盈利增长率)
长期反转效应更像是价值投资中的“均值回归”,股票指数就具有这种特征:跌多了总会涨回来,涨多了总会跌下去,就像钟摆一样。
短期动量,长期反转,看似矛盾 ,但行为金融学家们不这么想。
他们甚至希望把这两种效应结合到一个框架里,创造一个完整模型来解释股价的变化。
于是有了“动量生命周期假说”。
动量生命周期模型
行为金融学家们选取了「魅力股 vs 价值股」作为一个分析维度。
假如一只股票同时具备这些特征 —— 高市净率(高PB)、高成交量和长期为正的超盈利预期 —— 那么它毫无疑问是备受市场追逐的「魅力股」。
相反,一只低市净率、低成交量和长期不及预期盈利的股票,通常只有逆向投资者愿意关注,研究者们称之为「价值股」。
他们还选取了「赢家股 vs 输家股」作为另一个分析维度。
一段时间内表现优异的「赢家股」容易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在正向动量的推动下容易继续涨。
相反,「输家股」则会被人们所抛弃,资金纷纷流出,在负向动量的带动下更可能接着跌。
将两种分析维度结合,我们可以得出4个象限:
【赢家魅力股】近期涨势凶猛的“三高”股票(高PB、高成交量和高于盈利预期,下同)
【输家魅力股】最近跌跌不休但“三高”股票
【赢家价值股】近期涨势凶猛但“三低”股票
【输家价值股】最近跌跌不休的“三低”股票
根据动量生命周期假说,市场总是会对股票“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
反应过度时,市场会把利好或利空过分放大,认为“树能长到天上去”或者“世界末日要来了”;
反应不足时,市场又会对利好或利空无动于衷,股价毫无反应,仿佛这些利好/利空不存在。
几乎每一只股票都会经历市场的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
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
《为什么分析师的预测99%都错》里,屠夫说过,人类特别不善于识别变化,即:
面对不稳定环境里的转折信号时,人们往往反应不足
面对稳定环境中的噪声信号时,人们却经常反应过度
这种毛病会让分析师预测出错,也会制造出绝佳的投资机会。
下图框起来的左上象限和右下象限具有同一个特征:市场反应过度。
赢家魅力股(左上)有着长期优良的业绩,盈利增长强劲。然而投资者们会盲目地迷恋这些股票。
而输家价值股(右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表现不佳,盈利业绩和股价回报都令人失望,投资者们对这类股票的复苏能力也会变得过于悲观。
无论是晚期阶段的赢家还是输家,投资者们总是高估了当前趋势的影响,也就是反应过度。
与之相反的是,对于左下和右上象限的股票,市场往往反应不足:
赢家价值股(左下)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盈利下跌和股价下跌后,出现了利好惊喜,股价也开始反弹。
输家魅力股(右上)则刚好相反 —— 经历了盈利良好、股价上涨的时期,随后出现了负面意外,股价开始转跌。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 @ice_招行谷子地 —— 一个疯狂迷恋招行的所谓雪球大V,如果你敢提招行的半句不是,立刻会被他拉黑。
当招行还是赢家魅力股时(高动量+“三高”),他当然觉得招行天下无敌,无限地放大所有利好,这就是典型的“反应过度”。
但招行转为输家魅力股后(低动量+“三高”),他对利空视而不见,面对不同观点只会辱骂和拉黑,这就是典型的“反应不足”。
结果呢?
最近一年半,招行股价几乎腰斩。
如何利用这个模型
上面的研究结论,归结起来无非两条:
市场对于晚期阶段的赢家股和输家股反应过度,喜欢线性推演出未来
市场对于早期阶段的赢家股和输家股反应不足,对转折信号视而不见
行为金融学家斯瓦米纳坦和李通过美股历史数据验证了上述结论:
高动量、低市净率的赢家价值股(左下),
显著跑赢了低动量、高市净率的输家魅力股(右上)。
那么,投资者可以利用这个规律赚取超额利润吗?
还真可以。
丹尼尔和迪特曼更进一步,设计了一个“做多赢家价值股,做空输家魅力股”的投资组合,表现非常耀眼:
在34年中,有31年是正收益,年化收益为12.5%
β值为-0.258,组合的收益表现与市场波动几乎不相关
组合的夏普比率为1.12,从风险收益角度来看相当不错
上图是这个组合的历年收益表现,屠夫个人觉得还有两点不足:
研究发表于2000年,所以数据截至1999年,然而当年正好是科网泡沫破灭……
每年的收益波动真的非常大,幸好亏损最多的年份也不到-10%,瑕不掩瑜吧
写在最后
最后,让我们回顾一下“动量生命周期模型”的相关研究结论吧~
【1】实证数据显示,股票在短期呈现动量效应(趋势延续),在长期呈现反转效应(均值回归)
【2】以“动量”和“三高”作为维度划分出4个象限,几乎所有股票都会在其中轮转(“三高” = 高PB、高成交量和高于盈利预期)
【3】一般投资者对赢家魅力股和输家价值股反应过度,盲目地认为趋势将永远持续,无视新的情况
【4】他们又对赢家价值股和输家魅力股反应不足,执着于历史数据形成的预测,忽略了拐点的到来
【5】实证数据显示,赢家价值股显著跑赢输家魅力股;做多前者+做空后者 的投资组合能获得不错的收益
今天的内容灵感源自詹姆斯·蒙蒂尔的《行为金融学》,感谢读完。
如果觉得还行,希望你能点赞、在看、转发~
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