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人日渐习惯线上购物并折服于配送时效的同时,逛超市这种貌似“古早”的购物方式,正成为新一代不喜社交的年轻人触摸“实体生活”的好去处。没事逛逛超市,身体和精神双重减压。
我在几年前确实也有这样的经历,深觉超市实乃一处温情的心灵港湾。如今仔细拆解爱逛超市的原因,觉得很有意思,因而想与大家分享。人类是渴望连接,又惧怕连接的错综复杂的动物,渴望沾染人世间的烟火气息,渴望看到熙熙攘攘的人流,渴望听见鼎沸的人声。
但是在城镇化改革的进度变快之后,其实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隔阂越来越深,关系也不似从前那般亲近。当我们想暂时离开赛博化的手机,却发现在现实世界中能够去的地方越来越少。不少年轻人似乎患上了陌生人社交恐惧症。我们恐惧眼神的接触,恐惧别人跟我们Say hi,恐惧对未知话题茫然无措,双方“阅读空气”的尴尬......
因此,还有什么比超市更好的心灵栖息之所呢?如果去SHOPPING MALL逛某个服装店,店员热情的状态,难免让很多人倍感压力。而如果店员不理人,我们难免也会暗自思忖,今天的打扮是不是不够体面?
再比如,我们去的是饭馆,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之间,似乎必须要扮演某个角色,或主动或被动地和别人聊一些莫名其妙的话题,才会使得自己在符合那个场景中不至于“不合群”。
而唯有超市,可以身处其中,放松地闲逛。在蔬菜瓜果、衣帽厨具的货柜前,在没有人跟在身后“安利”的场景里,第一次感受到了“自我”的存在。最多有热情的超市大姐或小妹邀你试吃食物,不必强打起精神进行社交。
逛超市的过程中,你可以从容地把眼光放到货柜上,去看你想看的东西,也可以毫无负担地和旁人擦肩而过。超市推送式的购物车,又为我们提供了极其良好的私人环境和私人空间,大家的距离感被明确划分,摆放出一米左右的舒适空间,这对Z世代年轻人尤其有吸引力。超市没有大型商场或其它很多地方的摩肩接踵,这里所有的距离都恰如其分。正是超市满足了这样的心灵体验,才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这个放松身心的场所。
所以我们可以想一想,还能用什么方式,通过怎样的途径,搭建什么样的产品体系,在赛博的世界,在手机的世界中,去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也许用户从来没有变,用户只是需要在不同的时代,在不同场景中解决不同的问题,而应该做出改变的是我们。
不断地思考用户体验和技术发展,以及找到时代变革中的一些平衡点,才是产品经理需要寻觅的那个能够疗愈自己内心的“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