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定的神话和影像的救赎
——简析《平民窟的百万富翁》
摘要:《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是一部在西方殖民主义文化解构下的印度本土电影。它采用好莱坞式的流畅叙事方式,在屏幕上呈现了一个印度穷小伙因为不放弃对幸福的追求最终成为百万富翁并抱得美人归的故事。在影片中,东方的宿命论与西方的救赎论相结合,为观众创造了一个命定的神话。
关键词:命定 神话 救赎 宿命论 救世论
引言:《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导演在一个充满泥淖的世界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影片情节围绕贫民窟穷小子贾马尔与印度版《谁想成为百万富翁》主持人的一问一答展开,以主持人对贾马尔提出的九个问题为线索来重现影片中主人公的主要生活片段。最终,在东方的宿命论与西方的救世论的完美结合下,男主角逆袭成功,出色地完成了影像的救赎任务,在观众面前呈现了一个命定的神话。
正文: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是一部表现印度贫民的生活现状以及他们坚强的生活意志的电影。在印度本土编剧与英国著名导演的通力合作下,《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跨越了东西文化的鸿沟,在影像的救赎下成功创造了一个命定的神话。在影片的前半段,导演摒弃了宝莱坞一贯的以歌舞来粉饰太平的叙事方式,他以真实记录取代虚构,用普通民众的真实境遇来揭示社会问题。在影片的后半段,影片采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叙事手法,最终创造出一个好莱坞式的史诗化的大结局。本文将从碎片化的叙事方式和独特的叙事结构、史诗化的影音及东方的“宿命论”与西方的“救世论”碰撞产生的史诗片式的大结局三方面来分析影片,并试图找到影片背后所暗含的深刻文化意味。
一、碎片化的叙事方式和独特的叙事结构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是一部多时空、多线索交织而成的史诗化影片。影片采用碎片化的叙事方式,将过去时空,现在时空与未来时空三条故事线打碎,但丝毫没有影响到叙事的流畅性,使影片达到了一种类似于散文式的形散而神不散的叙事效果。影片采用“问题-回忆-释疑-展现生活”的叙事结构也颇有意味。导演博伊尔通过别具一格的叙事结构给本片罩上了好几层幻影。而实际上它既不是反映印度贫民生活现状的纪实影片,也不是表现儿女情长的浪漫影片,它是一部带着导演强烈个人风格的史诗化影片。导演利用看似“俗套”的叙事元素来结构故事,采用碎片化的叙事方式和独特的叙事结构,将宝莱坞的俗套内核包装成一部好莱坞式的英雄主义神话影片。
二、史诗化的影音
一个伟大的导演会在影像中留下自己的独特注解,而本片史诗化的影像
无疑是导演最好的签名。影片的影调具有浓重的主观色彩,影片的色调是按照男主人公贾马尔对往事回忆时的主观情绪来确定的。贾马尔的母亲去世前,影片多为暖色调。如孩子们在机场打棒球,并和警察展开的一场追逐的戏中,暖黄的阳光打在孩子们的身上,表现了孩子们的纯真快乐。而电视直播中在咄咄逼人的主持人与贾马尔之间则采用灰冷的色调,表现现实生活的残酷。导演对冷暖色调的熟练运用更好地辉映了影片的情感,使得影片影像呈现出史诗化的效果。影片的音乐带有独特的印度风情,从时代和地域增加了影片的质感。影片中女主角拉蒂卡每次出现都伴随着柔和的女声插曲,这首舒缓的曲子成了拉蒂卡美丽的象征,体现了拉蒂卡的温柔可人。在影片开头的追逐戏中,除了孩子的喊叫声、警察的吼叫声、鸡的狗叫声外,还伴随着一阵节奏明快的背景音乐,带动了影片的节奏,增强了追逐的动感。影片中导演对于影音的应用达到臻于完美的境界,使观众享受到了一场视听的盛宴。
三、东方的“宿命论”与西方的“救赎论”碰撞产生的史诗片式的大结局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是一部反映印度社会问题的影片。影片描写了西方视野下的印度,是一部由东方的“宿命论”与西方的“救赎论”碰撞而成的史诗化影片。影片中伴随着男主角贾马尔母亲去世的还有孩子们纯真美好的童年,随后他们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无法自主选择,只能像是浮萍一样听天由命。随后在他们乞讨的途中,偶遇的美国夫妇给了他们帮助。在男主角贾马尔长大后一贫如洗的时候,印度版的《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给了他成为富翁的机会,最终他成为富翁并且抱得美人归。这并不仅仅是一个在影像的救赎下而产生的命定的神话,它还代表着西方的“救赎论”对东方“宿命论”的征服。贾马尔的逆袭代表着西方殖民文化对垒印度传统文化所获得的胜利,影片背后导演对于自身所代表的西方文化的优越性一览无遗。于是乎,看似揭露印度贫民悲惨现状的电影在西方的“救赎论”占上风的情境下出现了史诗片式的大结局。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作为奥斯卡获奖影片,不仅仅是影片的制作精良,还因为其影片背后深刻的文化意味。正如陈凯歌所言,“在影片中表达我对文化的思考是我的自主选择”。中国电影人应以此为典范,审视本民族文化的内在价值,并努力实现影片表现形式与文化内核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