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欢历史,最近更甚。起因是两个电视节目,一个是春节期间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一个是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大唐荣耀》。让我时不时地查询起唐朝历史,以往提到唐朝想到的都是唐太宗李世民,女皇武则天,四大美女之一杨玉环等,这些影视剧里经常出现的人物,把人带进了盛世繁荣的虚华景象,当然世人并不否认初唐的贞观之治和盛唐的开元盛世。尤其开元盛世把唐朝推向了国际地位:经济繁荣、四夷宾服、万邦来朝。但就像一个抛物线一样,达到了最高点,就开始往下滑,开始陨落。
纵观唐朝历史,从618年建立到907年朱温篡位,唐朝灭亡,长达289年的历史之中,除了前137年统治者的励精图治,造就了国富民安,更多的时候是在战乱之中度过的。转折点是755年,节度使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发动了安史之乱。在此后数年的战争中,虽然叛军被消灭,但是形成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的局面,唐朝盛世也由胜转衰。
安史之乱前后被称为中唐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名垂青史的诗人,比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这些诗人虽是文人墨客,但也心在庙堂,关心朝局,但无奈宦官当道,让他们仕途坎坷,郁郁不得志,只能寄情于诗,也因此留下了很多名垂千古的诗句。
李白作为浪漫诗人的代表,积极入市,关心国家,自称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由远大的政治抱负,可惜初入长安,没有一官半职,只能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再入长安,只是一个供奉翰林,做了唐玄宗的文学侍从。三年后被“赐金放还” 。此后种种波折,加上政治的腐败,李白被长流夜郎,不得返回,最终病死他乡。
同时期的杜甫是写实诗人的代表,他的诗“沉郁顿挫”,被称为“诗史”。诗作大多反应了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和人民疾苦,其中“三吏”和“三别”更是提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杜甫曾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呐喊,只可惜不得当权者的赏识,晚年落魄凄凉,客死在一条小船上。
安史之乱使唐王朝逐渐没落。在中晚唐时代,皇帝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已无实权,致使藩镇割据局面形成。最后,各方纷纷脱离唐王朝的统治而成为各自独立的政权。再加上代宗,德宗等皇帝的昏庸无能,宠信奸臣,疏远贤良,致使唐帝国的统治更加恶化,吐蕃、回鹘等外族不断对唐帝国构成威胁,此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重重。这一时期出现的诗人代表小李杜,即李商隐和杜牧,其诗作也深刻的反应了晚唐的景象。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李商隐借古鉴今,讽刺当朝者的荒淫,他感觉到了风雨欲来风满楼的急迫,却使不上劲。“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也写出了杜牧的忧世情怀。可惜他们对大势已去,江河日下的唐朝也无能无力,只落得自己郁郁寡欢,英年早逝。
唐朝和汉朝一样,是中国古代两个伟大的朝代。但过了悠悠数百年,最终也逃不过灭亡的命运。很早以前背诵中国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背完以后就再也没忘记过。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出现了很多伟大的朝代,优秀的统治者,比如汉朝的汉武帝,比如唐朝的唐太宗,比如清朝的康熙帝,但依然无法改变朝代更替的命运。这是为什么呢?
看过一本书叫《帝国的兴衰》,它是以汉代作为范本,从经济视觉来解读汉王朝为什么会灭亡。我很认同里面的观点,拿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中华帝国的悖论:它需要建立官僚体系来治理国家,但是又无法制止官僚作为利益集团疯狂掠夺国家的财富。它放开土地,鼓励竞争,就会引发土地兼并,造成社会两极分化。如果将土地收为国有,平均社会财富,又会违背人类竞争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天性。
这个悖论适用汉朝,同样也适用于唐朝。因为本质是错误的,所以繁华也是一时的,因为内在逻辑是错误的,所以一切努力最终都是枉然。政治的腐败,当权者的荒淫,只起了加速度的作用。
很多时候我们也是这样,做事情不去追根求源,只安于表面,不重视内在的原因,只追求在外的形式。最终做起事情来也是事半功倍,或者前功尽弃。以史为鉴,方可知未来。
新年伊始,写给自己,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