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年24個節氣中的"大暑"天。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熱的日子,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同時,很多地區的旱、澇、風災等各種氣象災害也最為頻繁。
這個時節,用家鄉最經典的話來形容,"小暑大暑有米懶煮"。大暑前後,在那個缺少肉食的年代,見到肉類都沒有胃口,唯有百食不厭的是江門大冲菜煲冬瓜,澆在飯面上免強呑一碗,最日盼夜盼的是,緾著母親煮涼粉,一啖吞下肚,涼心涼肺,衝和了暑天積聚的煩熱。每到晚上,男女老幼像下餃子般,跳進水坑浸水消暑,要把全身浸涼透才願從河里上來。台風前夕,酷熱難睡,用水桶裝水衝刷地巷,待蒸發熱氣后,搬來長椅、長櫈、床板,躺著、靠著吹水、嬉笑、講古,直至"噴完口水花"后,乘著田洋里吹來了夾著稻谷香氣的習習海風,累了、倦了、進入夢鄉了。這種情景,這種氣候相對于我們現在居住的環境,相去甚遠了,但童年的記憶卻永遠殘存在腦中,像永不消失的電波。
近年流行所謂中醫養生學說,讀多幾篇后,頓覺自己白活了幾十年,都是"得過且過"糊糊混混地過來,那裡懂得"三伏天"如何吃喝?那裡曉得"冬病夏治"的養生之道?
從報章雜誌讀到,用于"冬病夏治"的最佳食材,原來是我們每家每戶不缺的薑子,這著實令我竊竊驚喜。因為本人怕辣,但卻偏偏喜歡食薑,如"甜酸豬腳蕃薯薑","薑絲雞蛋炒飯","薑汁撞奶"等,連同蒸魚、蒸咸魚咸馬,吸盡精華的幾條薑絲,都是我下飯的美味佳餚⋯⋯前者已經在本欄介紹過,中間一味下次介紹,后者是今天的重點,想與大家分享"薑汁撞奶"的點滴。
八九十年代,當年在職埸工作之時,很多機會與同事們一起做"巡城馬",天氣炎熱,行到甜品店門口(廣東人叫鬼仔店),被里面的空調或風扇吸引,徑直進去歇歇腳,甫入坐定,大家異口同聲吐出含有熱浪的四只字"薑汁撞奶"。對,不是"雙皮蛋",因為燉蛋人人在家都會燉,像人的眼皮,"單皮雙皮"沒關係,一樣漂亮,一樣吃法,唯獨這"薑汁撞奶",總是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無法想像這乳汁與薑汁,動物與植物的精華如何可以撞出火花,抱團出彩成為豆腐花一樣的固體食物。
有一次,《星島周刊》里,有人把自家的"減肥秘方"公之於世,我如獲至寶,剪下收藏并當即研制。這秘方材料簡單,只是薑汁加蜂蜜,每天早上服用,連服一個月見效雲雲。我照辦煮碗,做足功課。嘩哈!天啊!這"秘方"根本不是人服的,那薑汁與蜂蜜糊混,黏在喉嚨,把咽喉的粘膜辣到幾乎起泡泡,還揮之不去,只好用凍牛奶來緩衝一下,這樣硬著頭皮呑服了三個早上,比服藥還難受。
每天早上,我有飲牛奶的習慣,倒一杯在微波爐加熱1分鐘,暖暖的口感好舒服,但自從喝薑汁加蜂蜜,要用凍牛奶送口,心理和胃里都覺得有點難受。心裏想,要是把它們放在一起喝,不是更好嗎?于是,我把牛奶倒進裝薑汁的碗里,放進微波爐加熱一分鐘。隨著"叮"的一聲,像牛頓發現了萍果從樹上掉下來的原理,弗萊明的培養基無意間飄進了青霉菌一樣,一個"女版愛因斯坦"就此誕生了。一碗形狀似豆腐花,也像燉蛋一樣的薑汁撞奶就這樣制成了,我再在上面澆了几圈蜂蜜開始享用,其口感爽滑得來,又甜又香又有辛薑,用"甜嘟嘟,白雪雪,滑溜溜"來形容一點也不過份。
吃完一碗薑汁撞奶,身體發熱有飄飄然的感覺,因為薑子能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促使身上毛孔張開,加促新陳代謝,甚至有人誇張地說,可以把潛藏在骨髓里多年的老寒氣、毒氣逼出來。
今天我不收"專利費",把制作薑汁撞奶的獨家"秘方"公開,希望能"治"好了各位的"老寒腿",將來八九十歲乃至一百歲都不用拐杖,那就謝天謝地了!
薑汁撞奶的制法
一、要挑選頂級的新鮮薑子,確保完整沒有傷口,取大雞蛋般一塊,刮皮洗乾淨。
二、用密眼刨把薑塊磨爛,用手把汁揸出來待用。
三、用瓷碗盛裝薑汁,把牛奶輕撞進去。
四、把薑汁奶放進微波爐中,加熱一分鐘。
五、稍後用蜂蜜澆上薑汁奶上。
一碗甜嘟嘟,白雪雪,滑溜溜的薑汁撞奶端上,請大家享用。